正文 編者的話(1 / 2)

在生產線上書寫大未來——與中職學生說說心裏話

親愛的同學們:

當你打開這本書,我們希望你能讀出美好、讀出快樂、讀出希望。走進中職校園,很多同學心裏還有這樣那樣的困惑,說明你們在認真地思考自己的未來,你們一定都想弄清楚這些問題,選擇了職校,我要做一個怎樣的自己,我的未來在哪裏,我如何實現夢想。簡單地說,就是三個問題:我是誰?去哪裏?怎麼去?

同學們的困惑,就是我們研究的課題。順德梁銶琚職業技術學校作為全國中職教育的重點學校,我們把“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人才”確定為工作的重心,一直走在職教改革的前列。把同學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我們分三步走:先成人、再成事、終成才,也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優秀。用什麼手段培養大家呢?學校認為,要實現大家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就必須與企業接軌,必須培養與企業相適應的、讓企業滿意的人才,使同學們能實現充分就業。學校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有校本部的“2+1”培養模式、教育扶貧的“雙零”模式、校校聯合的“1+1+1”模式、校企合作的“訂單”培養模式,我們通過這些方式主動與市場接軌、與企業接軌,積極進行多種形式的職教改革探索。

外麵的企業真的需要我們嗎?別擔心,先別擔心你的學曆,得操心你的學力。文憑早已不是企業用人的有色眼鏡,你的工作能力、潛質和素養才是你立足企業的基石。當下,企業對人才的選擇著重於兩點:對企業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以及“人崗匹配”。他們“不一定要找最優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適的人”。這種合適,不是對你學曆或者資曆上的要求,而在於對你能夠勝任崗位的要求。

說得簡單些,就是有本事就有未來。哪裏是我們練就本事的練兵室?生產線。近幾年的實踐證明,承包企業生產線,能很好地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教學與生產對接、教材與技能對接,實訓與職業資格對接。我校與著名企業海信科龍企業合作,創建“海信科龍梁銶琚職校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就是一個練兵室,室內苦練本領的都是我校的同學們。在這個練兵室裏,他們完成了從中職生到職業人的華麗轉身,他們學會用一門技能為個人擔當,學會用一種努力為家庭擔當,學會用一份貢獻為社會擔當。他們精彩的成長曆程書寫了驕傲的青春日誌,體驗陣痛、體驗波折、體驗快樂、體驗成功,他們的親身實踐告訴大家,職校生的未來不是夢。

我們編寫這本《從學生到職業人》,目的就是幫助大家更快適應生產線,更出色幹好生產線,更快樂享受生產線。我們編書的宗旨包括以下兩個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