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南湖有一種思想(2 / 2)

“觸景生情了,此情此景,不來抒發情懷,真是錯過了。你看那一塊塊岩石,像龍,像虎,像魚躍,雖不是人工雕琢,也是惟妙惟肖,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

“哪裏有什麼你說的龍虎魚的。”我知道越勵陽是把假山連同倒影一起看的,便故意搖晃湖水,引起波紋

讓我不曾想到的是,越勵陽的感情會那樣豐富,隨時隨地都會引發出一連串的情感。後來,我知道,他當晚作了一首不短不長的小詩:

趁著月兒還未圓,我就把夜空思念

趁著鳥兒還未眠,我就把金蟬懷念

河裏的秋水還是顯露著清秀

河邊的楊柳還奉獻著翠綠

路上的行人已緊裹衣衫

成片的蘆葦蕩裏,搖曳著一隻破船

幾隻白鴨相依

時而滴落的蘆葉

牽著長長的蛛絲

降落在船上、水裏

風吹水洗的落石,孤零地冒出水麵

一顆雜草艱難地矗立著身軀

偶爾停留的飛鳥留下不清晰的爪痕

我望著夕陽,那麼燦爛

半邊天的雲害羞紅了臉,用一塊薄紗輕輕遮掩

我望著垂柳,那麼耀眼

千條垂下的綠絲輕揉著大地的臉,慢慢地把過往思念

在越勵陽的眼裏,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存在不為人知的故事,而他的筆是用來寫故事的,眼是用來洞察自然,耳朵傾聽聲音的。相比他對文學的熱愛,我是那樣的不認真,耍著孩子氣。

算是心裏上的敬佩,也算是行動上的效仿,我接著越勵陽的小詩,寫了自己的感受:

就像月兒對夜空的思念,鳥兒對金蟬的懷念

從未有過突破界限的衝動

卻一直經曆咫尺天涯對成雪的守候

當月兒淩亂了夜空

當鳥兒熄滅了金蟬

當一切歸於了寧靜

流浪的腳步會止於哪裏?

故鄉

就像清秀的秋水對臉龐的等待,翠綠的楊柳對白露的期許

滿含著離別時的不舍與無奈

卻依舊笑著享受淒美

當準備去流浪

當流浪到荒郊

當身處天涯

相濡以沫的勇氣終化為煙塵

痛心疾首錯過的朝露晨陽

也會定格成永久吧!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流浪者的載體,生長的地方是孕育的沃土,成長的地方是飛翔的天空。我感慨,生命的美好,經曆的絕妙。如果說人生缺少了充足的流浪,那樣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把自己緊緊鎖在象牙塔裏,是不會想象出真實的世界。在每個人的腦海裏,都有屬於自己的海洋,也有自己營造的小船,我們無法決船隻的大小,卻又足夠的實力去把控航行的方向。

那一次我的調皮,帶給越勵陽的是一種淒美。當時的我,是不理解那種淒美的稍縱即逝,也不理解他心中的沉重。隻有自己真正經曆了得到又失去,才會體會那種深深歎息的背後,其實是種無奈和珍藏。

人活著就是一種經曆,經曆了才會懂得珍惜,而不是遺失,大概在那時候,開始在我的腦海裏形成了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