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2年某月某日,Z國官方報紙刊發了一條極為簡短的消息:M國天文學家通過大型射電望遠鏡觀測到,在距離地球約4.5光年的比鄰星域,很可能存在一顆適合生命生存的類地行星。
消息極為簡短,很快便湮滅於各種各樣的政治、財經新聞和諸多明星緋聞的大海中,沒有引起絲毫波瀾。
公元2012年12月25日,在全世界人民的或恐懼或緊張或漠然的心態中悄然而去,甚囂塵上的世界末日論不攻自破。飽受M國大片《2012》刺激的人們終於不再擔心地球及自身的命運,重又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在人們的意識中,末日論就是一個荒誕的世紀謊言。然而,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正是世界末日的過去,似乎才真正開啟了人類“末日”的序幕。
公元2050年1月3日,聯合國宣布,世界總人口達到100億,人口爆炸的時代真正來臨。一直是第一人口大國的Z國,由於長期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增長速度較為緩慢,但因巨大的人口基數的影響,也達到了19億的總量高峰;作為其鄰居的另一個人口大國YD,早在2025年就一舉超越Z國,更在2050年達到了令人恐懼的23億;而把持著世界上絕大部分能源、資源及財富的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率卻一直在低位徘徊,其人口數量已不足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隨著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人類將麵臨更為嚴峻的土地、淡水、能源、資源危機,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受到了嚴峻挑戰。
資源危機必然引發政治危機。為了能在未來的資源爭奪戰中擁有更多的發言權,有著共同利益的國家紛紛結盟。Z國以上合組織為基礎,聯合E國,中亞五國、阿根廷、伊朗、巴基斯坦等共13個國家,組建“北京同盟”,史稱“北盟”;M國則進一步擴大北約,吸納歐洲、澳洲、南美洲的一些親美政權,在華盛頓簽署盟約,史稱“華聯”。雙方在各個領域特別是在能源方麵展開激烈的明爭暗奪,世界形勢萬分緊張,一觸即發。
公元2070年5月7日,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重要成員國的伊朗發表了一則震驚世界的聲明,宣布永久退出“歐佩克”,不再向任何一方輸出石油,以保護本國的利益和本國人民的生存發展權。這一聲明直接導致一場慘烈的全球戰爭的爆發,史稱第三次世界大戰,又稱“能源戰爭”。5月17日,兩大同盟幾乎同時介入,戰火在短短的半個月內就席卷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及重要戰略物資產區。這是一場無關乎正義、無關乎********的戰爭,參戰各方所爭奪的,是本民族未來上百年的前途與命運。
在現代化高端武器的作用下,這場戰爭年代僅持續了3個月。然而其所帶來的損失也是極其驚人的。戰爭導致交戰雙方軍人、平民傷亡達7000萬人,石油消耗300萬噸,財產損失近30萬億美元。更為嚴重的是,戰爭使整個生態係統遭到嚴重破壞,戰後的20多年時間,極端天氣現象頻頻發生,由於戰爭中雙方大量使用小型戰術核武器,導致許多生命禁區的出現,使原已十分有限的生存空間更加狹窄。地球,一個美麗的生命星球,已經變得千瘡百孔,破爛不堪。這一次戰爭再次向人們證明了一個真理:戰爭中沒有一個真正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