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鉤沉
楊利偉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2003年,他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人。這次成功的太空旅行標誌著中國成為繼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係列飛船之一,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飛船在軌道運行一天,主要任務是全麵考核載人環境,獲取航天員空間生活環境和安全的有關數據信息,全麵考核工程各係統工作性能和係統之間的協調性。整個飛行期間,飛船為航天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將航天員的生理數據、電視圖像發送至地麵。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F”火箭將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送入太空。在整個任務過程中,楊利偉按時向地麵報告情況,一直與地麵保持通話,並告知一切正常。在“神舟五號”開始第八次環繞地球軌道時,楊利偉告訴地麵上的妻子,太空感覺很好,太空的景色非常美。楊利偉在太空吃了三頓有航天特色的飯,這些食物都必須一口吃下去,以防止殘渣飄浮。
史實鏈接
1983年9月,楊利偉考入空軍第八飛行學院,畢業後成為空軍某部飛行員,1998年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楊利偉身高1.68米,大學文化,中校軍銜。在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之前,楊利偉是一名擁有1 350小時飛行經驗的強擊機和殲擊機的飛行員。他在空軍的戰友對他的評價是:身體好、愛鑽研、肯奉獻、協同意識強。1996年初夏,楊利偉接到通知,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加入這個隊伍是不容易的。航天員的選拔近乎苛刻,要“過五關斬六將”。醫學臨床檢查,要對人體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檢查。航天生理功能檢查,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特檢”:在離心機上飛速旋轉,測試受試者胸背向、頭盆向的各種超重耐力;在低壓試驗艙測試受試者上升到5 000米、10 000萬米高空時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轉座椅和秋千上檢查受試者前庭功能;還要進行下體負壓等各種耐力測試。幾個月下來,886名初選入圍者已所剩無幾。在長達兩年的嚴格選拔中,他幸運地同其他13人一起從參與選拔的1 500名現役飛行員中脫穎而出。在發射前,楊利偉被選為“神舟五號”航天員的新聞直到發射前一天才公布給媒體。“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準備階段時,楊利偉以其優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被選入三人首飛梯隊,並被確定為首席人選。在被確定為首飛梯隊後,楊利偉更加努力地全身心投入到強化訓練之中。那段日子裏,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飛船模擬器裏,熟悉艙內的各種設備和電路,牢記飛行指令。功夫不負有心人,在5次正常飛行程序考試中,他獲得了2個99分、3個100分的好成績,專業技術綜合考評排名第一。正因為楊利偉對飛船飛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爛熟於心,在“神舟五號”的飛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沒有出現一次失誤。
古今評說
作為浩瀚太空迎接的第一位中國訪客,楊利偉是2003年中國最具轟動性的人物。隨著楊利偉的成功返航,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變成了現實。楊利偉贏得了國人的尊敬,這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首飛航天員,以自己的壯舉,讓世界再次對中國及中國的航天事業刮目相看。麵對如振動、衝擊、宇宙輻射、晝夜節律變化等惡劣的太空環境,楊利偉要承受的超負荷心理、工作壓力可想而知。這些環境因素會導致心血管係統功能紊亂、骨骼與肌肉結構和功能變化、情感抑鬱等一係列生理和心理方麵的問題。此外,楊利偉更需要麵對的是一旦發射失敗可能會失去生命的危險。但是,載負著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這位中國首位“太空使者”,還是憑借自身超人的素質和勇氣,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