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神華山莊(1 / 2)

苦無峰,神姿挺峻,靈韻驕嬈。百丈崖上雲霧繚繞,林木蔥鬱,更有山泉溪澗,湧澤交彙,異獸珍禽,相與為樂。

此峰向被譽為天下武林聖地之一,不僅因峰下有一神華山莊,乃是武林第一異人——惜花居士所居之處,更兼峰上青岩洞內隱一世外高人,武林中但尊稱為白雲大師,至於其出身武功、顏貌年歲並無人詳知,隻是固有傳聞,言白雲大師與少林禪宗似有淵源,一甲子前隱修此峰,已證得金剛不壞之身,武功更至天人合一的境界,與天下昆侖山無量宮菩提道長,蓬萊島飛仙閣縹緲仙子,長安市集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龍丐並稱為當今武林四大世外高人。

多年來,向有好事者前往此峰,有欲求武的,有欲拜師的,也有純粹獵奇望探者,但皆垂頭喪氣,無功而返。隻因欲上苦無峰必經神華山莊,莊主惜花居士與白雲大師相交甚厚,早已立下了規矩:欲上苦無峰,須得過三關。第一關文考,共有詩書琴棋畫五藝,試者可抽選一種與掌關弟子進行比試,勝者過關;第二關武考,十八般武藝皆可,單場勝者過關;最後一關由惜花居士親試,天文地理,醫相命易,五行遁甲乃至佛學禪機,對答流暢無誤者方勝。

此規矩宣喻武林數十年,並無一人能通得三關,過一二關者已屬鳳毛麟角。其中亦有蠻橫之徒,但那武林第一異人豈非虛名泛泛之輩?惜花居士天縱才情,智慧過人,是武林二百年來公認的不世奇才。十三歲時已是名震天下的少年奇俠,馳騁江湖,快意恩仇,百戰無失。四十歲方成婚立家,自此金盤洗手,隻喜涉獵天下奇書異花,雖為隱退,仍名徹天下。五十歲時不想竟上達天聽,時天子來詔,入宮隨侍,人多謂之必不願往,然居士曰:“處江湖者心憂天下,處廟堂者心係蒼生,廟堂江湖亦彼此矣。吾雖隱於江湖,不能忘天下,願入廟堂,濟蒼生,安邦國。”遂奉詔入宮,隨侍帝側,不覺十年,朝野之中累有益德,官授太子太保兼太子少師,人敬服之。太子繼位,更加封為神威國師,三年後告老還鄉,帝敕建神華山莊供其頤養,自此號為惜花居士,並未有後,但與奇花異草相伴朝夕。又因神功精湛,駐顏有術,容貌不衰,視之若四十有餘。須臾流年似水,江湖中波瀾不驚,天下圖治,一甲子倏然而過,神華山莊已成一段武林傳奇。

今日,正當立秋,豔陽朗朗,神華山莊正門南向,巍峨高聳,當中金匾高懸,“神華山莊”四字映日生輝。門前長階上,長身立於一人,年逾半百,麵相雋朗,頭束七星道冠,身著杏黃道袍,腰佩龍泉寶劍,兩鬢淬霜,長須飄然,愈顯其道骨清風,正是惜花居士七大弟子中的三弟子“天星神機”玉峰道長。原來惜花居士自隱退神華山莊常思無後,方開門收徒,卻又定下規矩,每十年一收,一甲子來共收得六名徒弟,唯有緣者師之,更不喜強迫弟子行止,所以弟子中竟有出家為道者,有自立門派者,更有朝中為官者,唯有第七名徒弟乃是居士夫人娘家之後,因父母早逝,家中無人,自幼寄住於神華山莊,居士甚愛之,視為己出,親授武藝,收為關門弟子,今年方才十六,正是少女妙齡,豆蔻年華,芳名時小翠,常伴居士身側。大弟子武林人稱“霹靂雷神”,年近八旬,嫉惡如仇,脾氣火爆,已然退隱江湖多年,與玉峰道長共同署理神華山莊日常大小事務,其他弟子或行走江湖,或在朝為官,也皆為正道之士,維護一方。

玉峰道長正立階上,但覺輕風拂麵,竟似帶絲涼意,一片黃葉飄然落地。道長不禁點頭歎曰:“秋至矣,葉落何早兮!”言畢正欲轉身進門,忽側首凝聽,雙眉微皺,問道:“今日為誰當值?”階下一弟子稽首答曰:“稟師叔,今日弟子當值。”道長微笑曰:“速去準備,有客二位至矣。”那弟子環顧四周,並未見有外人來至,不免錯愕,但仍應諾而退。玉峰道長方欲進門,卻又心頭一動,自思道:“已有數月未見得人來闖關,今日來者卻不知是何人也。”

須臾,西方路上便隱隱聞得馬蹄得得,其聲愈來愈近,竟似爆豆陣陣,玉峰道長聞聲識馬,不禁暗中讚道:“好馬!皆千裏駒也!”隻見路盡頭已現快騎兩匹,其勢如旋風疾電,徑奔神華山莊而來,不片刻即至莊前,但聽長籲一聲,二匹健馬竟隨聲遽停,長立不嘶,當真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顯是經過嚴格訓練。玉峰道長定睛細看,馬上二人一人三旬有餘,束發微髯,身著灰袍,雙手抱握一兵器,長兩尺有餘,寬約二寸,似刀非刀,似劍非劍。其麵無表情,目不斜視,神情甚為冷傲,而另一人應似比他稍長一旬,著湖藍綢衫,腰束金帶,左配寶刀,右懸美玉,神情氣度頗顯雅貴,卻麵色白中隱青,眉宇之間隱有一絲詭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