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陣誦讀《道德經》的聲音清晰地飄蕩在山間。正是清晨時分,山間彌漫著些許霧氣,朝陽露出了一角,隱隱約約有紫氣環繞,樹林中時而傳來鳥鳴,如仙境一般。曲折的山道上,一個道袍少年手拿掃帚,清掃著山道。但見少年,十七八歲的年紀,麵如冠玉,劍眉星目。一身道袍配著他修長的身材十分合體。一雙眸子深邃,又隱隱透出睿智和一種出塵氣質。看他走路的步伐,和清掃的動作,那麼自然得體,竟仿佛與這景融為一體。少年身後,一塊古樸的石碑深深的埋在泥土中,靜靜佇立。其上上書了三個蒼勁大字“解劍台。”這三個字在上山朝拜的善男信女眼中,初一看去,覺得這是名家手筆。懂書法的人看去,暗道這三個字深得書法精髓。而習武之人看去,這三個字確是一道道劍氣縱橫而來。無堅不摧,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多看一會兒,便會覺得頭暈目眩,心神不穩,功力稍低者看去,倒地的人都不少。三個大字右下角,還有一行小字。說是小字,其實也不小,隻是相較於三個大字而言。這行字寫的十分沉穩,內斂,不驕不躁,是這樣一句話:“陽陽太極生八卦,武當絕學萬古流。”原來這山便是道家聖地武當山。據傳這石碑是武當創派祖師張真人在創派時所立,三個字也是三豐真人用鐵棍所書。此後但凡武林中人前來,必在山下山門處請武當弟子通報,呈上名帖。再上到解劍台,將兵刃交由武當弟子保管,方可上山。而邊上的一行小字,乃是少林第二十四代如字輩弟子如明大師所刻。當時如明大師為少林達摩院首座,佛法,武功俱為上乘。率一眾少林弟子前來道賀。遂寫下這一行字讚揚武當。有人看這字的大小,懷疑莫不是用手指書寫而成,其實不是。武林高手,用內力劈碎大石也是常有。但這在石頭上寫字,要將功力運於指尖,保證內力平穩輸出且連綿不絕。其實如明大師有這份功力,想武當張真人,得火龍真人傳道,一身修為不說堪比神仙也是至臻化境,怎麼著也是半仙之流。如明大師總是不如,也是當時江湖中頂層的一群人中的一員。真正的原因是這塊石頭。這塊石頭看似於平常石頭沒什麼兩樣,其實乃是張三豐自一山洞入地底深處所得(應該是在死火山噴發後形成的孔道中所得),堅硬堪比金鐵,尋常刀劍不能毀。張三豐曾即興取過一武當弟子手中的青鋼劍灌注三層內力厚劈下,絲毫不能有所傷,所以更別說用手指寫字了。話說回來,此時正是大明英宗正統年間,元末天下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明太祖朱元璋明教出身,建大明朝,揮刀向功臣,開國功臣被殺殆盡。連他的出處明教也未能。最後逼得當時的明尊帶領十大長老中的五位夜闖大內。最後明尊自紫禁城中翩然而出,爾後退位不知所蹤。同去的五位長老不知死活,明教也不得不遷往昆侖。太祖駕崩,建文帝即位,朱棣奪帝位,又是生靈塗炭。直到英宗時期,天下稍安,也算昌盛。明成祖朱棣一直仰慕張三豐真人,還曾派人尋訪,不得見。於是讓戶部撥款,在武當山上大興土木,才有了今日武當山九宮、九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的勝景。一向被尊為武林中的泰山北鬥,和少林寺其名,門人弟子高手輩出不提,多在江湖中行俠仗義。有江湖的地方便有幫派。如今公認的正道便有三世家——大理段家、慕容世家、上官世家。八大派——明教、少林、武當、峨眉、天山、丐幫、昆侖、華山。四隱門——西域萬虎樓、南海翡翠宮、南疆映月穀、長白天池閣。俗話說正邪並存,邪道中也有鬼影門。修羅塔、亡靈山、同歡山莊等。由此可見江湖表麵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湧動。再說山道上的道袍少年,名叫李凝風,年方十七歲。自三歲被武當第八代清字輩長老清落收養後,拜入武當門下。雖說年齡小,但按輩分為第九代無字輩弟子,道號應該叫無風,李凝風是清落收養它的時候在他身上發現的字條所寫,便作為名字。武當這代掌門道號清虛,其他五個清字輩,包括清落為派內長老。江湖人稱武當五老。還設有五座山峰的峰主,首座弟子。以及護衛長老,護衛道人等職。還下設這李凝風可不簡單,天資過人,從開始練武便展現出了極大的天分,加上既有名師,又得清落多給他靈丹服用。年紀輕輕一身功力極為紮實。作為核心弟子本來李凝風是不用做掃地之類的雜務的,但清落為讓他磨練心性,於是命他每日清掃。看著遠處專心致誌的徒兒,清落在山門處喚道:“凝風,進來吧,今日就到這裏。”聽到師父的話,李凝風一陣風般掠到清落身旁。清落拍了下他的肩:“好小子,我看你早就餓了吧,一聽到為師的話比兔子還跑得快。你啊,走吃飯去。”李凝風嘿嘿一笑,師徒兩人一前一後進了山門。來到齋房,大部分武當弟子都在這裏吃飯,隱隱還有一股肉香飄出。自古佛道有一個共通之處,便是食素不食葷。一方麵為兩個宗教的教義所規定,另一方麵不少修道,修佛之人認為,食葷多雜質,靈氣駁雜。食素可以更好的吸取天地精華。而無當不同,張三豐張真人自稱邋遢道人,行事怪異,喜遊戲人間。當然對著食宿也是不在意,管他葷素有就好。是以武當派並無食素的硬性規定,個人依喜好選擇,如清落等人就選擇吃素,李凝風等弟子就有食葷的。至於今日武當食宿,乃是後來的變化。麻利的吃過早飯,早課便開始了。門下弟子分為幾批。第一批為普通弟子,統一在練武場練習招式,由一位長老監督。第二批為無,明,鬆兩輩中的佼佼者。武當創派以來,已到了第是一代,分別以玄、洪、大、道、空、虛、通、清、無、明、鬆來命名。第三批便是各長老的親傳弟子,也就是李凝風這類弟子。在清落居所的小練武場上,李凝風正練著一套武當十段錦。這武當十段錦是每個武當弟子必練的入門武功,就正如少林的羅漢拳和韋陀掌。雖不繁雜深奧,卻可初見太極拳的影子。在高手使來,也可化普通為神奇。李凝風一招一式,法度嚴謹。拳掌生風,端的神完氣足。看到李凝風練完收功。清落撚須笑道:“凝風啊,看你的拳掌激起的勁風,先天功你已練到了第四層大成了吧。嗬嗬不錯,為師十分欣慰,不枉我的苦心。自從第四代掌門祖師道陽真人失蹤,哦,也就是你們參拜曆代祖師的時候畫像上的那個天蒼子道長。多年來武當再也沒有人能將本門的先天功練到第八層的至高境界。曆代能人也全都隻能到達第七層,連掌門也僅僅能練到第七層。弄的先天功達到第七層成了成為掌門的一個不成文的條件。希望你能打破這個第八層的枷鎖啊。為師年少時曾婷師門長輩談起,本派還有一門“紫氣東來”神功,厲害無比,是天下間一等一的內功秘籍,還有許多妙用。不過也隨天蒼子道長不知所蹤,成為一個遺憾。幸而本派的太極拳,太極快劍,太極慢劍哪個不是博大精深,厲害無比,誰人敢小視我武當。江山代有才人出,你還得努力啊。李凝風點了點頭,“恩,謹遵師父教誨。”清落應了一聲,說道:“來,再練一遍太極快劍給為師看看。”得師傅吩咐,李凝風長劍出鞘連了起來。隻見他在場中小巧騰挪,跑、走、縱,躍。劍光霍霍,挑、刺、劈、砍、削,還自有一番宗師氣度。左手劍訣一捏,太極快劍連綿不絕,畫圓而出,劍氣四射。“刷”長劍歸鞘。“好,已有八,九分火候,剩的就是耐心練習了。還有一個多月,便是派內的祭祀大典,門人比武也會在那天舉行。聽掌門師兄說,這次的獎勵是十分豐厚的。意識可以前往雲霧閣自選五本秘籍抄錄。二是一枚叫做銀龍丹的丹藥。這丹藥是我的師祖輩,也就是虛字輩的一位前輩所練,他有多厲害,等你拿到但要是為師再告訴你,這也是為了激勵你。他的丹藥自然也不弱,可以增加十年內力。”“十年?”李凝風驚道。“是啊,知道這獎勵多麼重要了吧,一顆丹藥抵得上十年苦功。至於第三份獎勵,便是準許下山曆練,在江湖中,才會知道什麼是江湖。凝風你在同輩弟子中年齡太小,無字輩的大多都有四十歲了,所以你參加明字輩的比試。。明字輩大你的都不少,不過年齡不是問題。特別有兩個,對你威脅很大,叫做明日,明秋你要留意。所以要抓緊這一月呀,可別丟了為師麵子。”當下勉勵一番,吩咐完李凝風下午去後山進行一周一次的必修課後笑著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