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死亡的味道聞起來總是那麼的好。”
對於這句話,北雲有著清醒的認知:沒有親身經曆過戰爭的人,總免不了把美好事物的毀滅視作一種浪漫。
離開地球、留學星際的這一年來,北雲接受到了他從未想像過的軍事理論教學和實戰模擬訓練。因此,北雲認為自己做好了麵對屠戮和殘殺的心理準備。
可是,他卻並沒有準備好麵對一個種族絕境求生的意誌——當那三個天體向著戰爭要塞山崩而來的時候,極度震驚中的北雲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把作戰命令發布給中央智能。
三個天體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緩慢移動”。北雲知道:這隻是距離給視覺造成的錯覺——那三個天體真實的移動速度數值是真正的天文數字。因為聲音在宇宙中無法傳播,所以三個天體的移動是“安靜”的。它們就這麼沉默著緩緩地壓了上來,卻比千軍萬馬的奔騰更動人心魄!它們是拜倫星的三顆衛星,是拜倫人的……月球。
拜倫文明短暫的曆史相對於宇宙漫長的壽命隻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拜倫人也有自己獨立的尊嚴和美好的夢想。三年前,拜倫人把它們的宇航員送上了月球,實現了種族自古以來的登月夢。然而換言之,拜倫文明的航天科技是十分落後的。
這是一場科技完全不對稱的星際戰爭!在北雲的指揮序列裏排名第一的,是大小、質量均等同於地球四分之一的超級太空武器——戰爭要塞。北雲麾下還有太空科技技術領先拜倫人近兩百年的各類太空戰艦。至於拜倫軍隊,卻連航天戰艦和武裝人造衛星都沒有,更別說先進的量子發動機了。
拜倫軍方明確的認識到了自己的軍備劣勢:它們老舊的洲際核子導彈根本無法穿過戰爭要塞防禦係統的立體攔截空間,不能給敵人造成哪怕任何一點實質性的威脅。盡管唯一能對戰爭要塞造成傷害的武器無法用來打擊敵人,可是獨立自強的拜倫人絕不會甘願坐以待斃。
北雲雖然是第一次親曆星際戰爭,並占據了科技和武器上的絕對優勢,但是他並沒有輕視武器落後的敵人:他一直在注意那三顆月球上的成千上萬的核子導彈——其數量讓人頭皮發麻!
潛伏了一年的探測器傳回的偵察信息表明:得知戰爭不可避免後,過去的十二個月裏,拜倫上下在全力的製造核子導彈;拜倫人不顧一切地將核子導彈送上三顆月球——最近的幾個月裏,拜倫星的大氣層中在不斷地出現絢麗的煙花——那是拜倫人的航天運載火箭在超限量的使用下爆炸了。
之前,曾經讓北雲想不通的是:為什麼拜倫軍方明知他們的核子導彈連戰爭要塞的邊都摸不到,卻不停的把核子導彈送上月球,還在這三個月球上建立了導彈基地?難道拜倫軍方的作戰計劃就是把這三顆衛星當作前線防禦陣地——它們想靠這種臨時組建的簡陋“星球防禦係統”來防禦北雲麾下的陸軍可能的登陸作戰嗎?北雲的指揮序列中,是有幾支準備用於登陸作戰的龐大的智能機械人部隊——這一點拜倫軍方在一年前就知道了。但是除此之外,北雲卻找不到更具有說服力的解釋,畢竟雙方的實力差距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於是,他隻能把原因歸結於“自己因為初次臨戰指揮而過度謹慎”上了。
可是現在,他終於明白了:那幾個導彈基地、那些核子導彈都是偽裝!拜倫軍方用這些偽裝來實施戰略欺騙,並且它們成功的瞞過了北雲:拜倫軍方真正要送上月球的——隻有核彈頭!核彈頭?對,成千上萬的核彈頭!
拜倫軍方在一開始就確定了作戰指導理論,即戰略方針:隻有星球級的武器才能對抗星球級的武器。沒有超大功率的量子發動機,拜倫人就用核彈頭替代。在暗地裏,艱難登月的拜倫宇航員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把數量驚人的核彈頭按照一定的密度和不同的深度埋在了月球的地層裏。
就在剛才,當北雲的戰爭要塞移動到了拜倫軍方計算出的最佳攻擊點時,拜倫最高軍事作戰指揮部立刻分批次的連續引爆了埋在月球上的核彈頭。此時,三個月球背對戰爭要塞的那一麵在一刻不停地冒出大片大片的光點——一片又一片。數量龐大的核彈頭群在連續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