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的兒子劉績已上到初三了,在這最後的半年裏,劉飛一直對兒子說:“隻有這半年了,你要好好上,一定考出個學來,要不,回到這農村在這山裏,可就要一輩子與山作伴了,撅起屁股,麵朝黃土背朝天地挖一輩子了。”
劉績想:是呀,家鄉那地方,山,高高的直聳入雲裏,山相峙的很緊,而留下的狹狹的天,不通公路,也不通電,住著寂寥的人家,山腳河畔的地不夠種,就在高高的山上開了荒,將地種到了峻高的山上,人們一年吃糧,便是扛著板鋤,在那麼陡的山上挖地,到夏天,或秋天,收莊稼時,一擔一擔地往回挑,一背簍一背簍地朝回背,那個苦呀!如要命一般。
想著,劉績的身上,不由的起雞皮疙瘩,便也發奮努力。
劉飛為了能提高兒子劉績的積極性,一有空,便到鎮上中學去看兒子,一看,便從拮據的家庭中,擠出錢來給兒子,並對兒子劉績一遍遍地說:“努力學啊!考上學就好了,不挖地了,幹工作了,幹了工作,咱家就光榮了。”
“嗯!”
劉績這時,看到父親劉飛,蒼老的樣子,心裏受著莫大的鼓舞,是的,考不上學,咋對得起父親和母親,他明白,家處於那麼樣的貧苦的環境中,這一分一毛的錢是哪來的,是他們勒緊褲帶,省吃儉用,把口糧省出來,賣出錢來供他上學,是父親和母親扛著鋤頭,在沉重的農活之餘,去那峻高的山林裏,挖藥材,把臉上,身上劃得鮮血淋漓而掙出來的,是父親和母親三九天,到封凍的山上,一步一滑,跌了又跌,砍一些樹木,把身上劃得稀爛,賣了木頭,弄出錢,一分一毛地省著,全給了他用,讓他上學……
在家鄉,象劉績這麼大的孩子,家又貧苦的,早沒上了,隻有劉績一人在上。劉績看到了家裏如此之可憐,早也不想上了,想回來,幫父親幹農活,也少了他這個負擔,讓父母會輕省兩天。
可劉飛是受了沒文化的苦處,他也因自家沒有一個有文化有工作的人,感到憋氣,記得有一次,自家的一棵樹被人伐了,他氣不過,要告這家,可是,他寫不出狀子,到鄉上去找人,這家鄉人有人,他受了害,反而敗了,氣的很,也為他積下了一輩子也消不去的怨恨,不論如何,非要供應一個有文化的出來,讓他也幹工作,出生這鬱結於他心中多年的氣。
這麼,在劉績說出這話後,劉飛一巴掌打在兒子臉上,黑著臉,罵道:“你這不爭氣的東西,你曉得嗎?咱家沒一個有文化的,沒一個有工作的,受了人家多少怨氣,你這麼沒出息的。”
劉績沒有哭,怔怔望著父親,從他枯澀的眼裏,讀出了期望,他雖不知道父親到底受了啥怨氣,但是,父親,讓他讀好書,念出來的期望,他是懂的。
於是,從那時,劉績也曉得家裏的困苦,知道上學的不易,父親殷切希望……便忍饑挨餓地努力了,他並不是,在最後的時刻才努力的,他學習,本來就不錯,加上此時父親的激勵,心中受了感動,劉績更是信心百倍,一定要考出個學來。
劉績就越發的用功了,早上,是他一人獨自迎來了校園的黎明,背呀!記呀!不懂了問老師,晚上,又最後一個睡,算呀!畫呀!一道道難關,問題,在他麵前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