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檀香刑(1 / 3)

禮部尚書楚成飛以二女已沒官妓罪不二罰事上書,帝不準,次日,刑部尚書張雲,兵部尚書秦茂,禮部尚書楚成飛,戶部尚書李宏才合奏檀香刑大傷風化,不合先帝複帝製,禮法之本意,請為斬立決,帝不準,三日,帝近臣,吏部尚書胡煥章,左相朱朝成等附帝決。

刑部尚書張雲死諫,帝怒,杖斃,兵部尚書秦茂自戕再諫,帝怒極,斬禦案一角,敢再諫者滿門抄斬,誅滅九族,遂定議(摘自逆元史,二世書)。並著刑部新任尚書劉楓庭加緊緝拿鐵逆七子鐵昌。

元二世楊文為何如此對鐵家恨之入骨,又對鐵家二女施以奇辱大刑,正史已不可考,逆元末年,洛都數經戰火,十室九空,城垣毀敗,皇宮都成了一片廢墟,更不用說典籍書冊了。但從野史,謠言,以及四民對鐵氏一門的敬仰造就的口口相傳的傳說,還有一些殘缺不全的史料並不難複原短短四十年間的真相。

大漢1049年,地球各大陸普遍奇寒無比,天災造就了第一次各大帝國的混戰,極西的歐羅巴大帝國舉全大陸之兵東征,兵鋒直抵大漢安西行省龍城。泛美帝國以海上超越其他大陸總和的海軍力量入侵大漢東海扶桑行省,北地熊俄帝國也死灰複燃,乘機舉兵進占平北行省的莫斯科城,南方各屬國也紛紛鬧了起來,想要擺脫大漢統治。大漢自太祖劉理絕地反擊立國之初就實現了君主立憲製度,早開民智。並繼而影響各大陸,大漢652年因執政黨貪腐造成內憂外患,戰火紛紜,聖武帝程罡橫空出世,橫掃六合,成就霸業,但卻依舊沿用大漢稱號。並稱之為大漢民族的中興。是以聖武帝又稱中興帝,自中興帝起,大漢名為帝國,但元首的權利被中興帝一分為四,元首府,總理府,大法院,四民代表大會分權而立。帝國則自中興起成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這次全球性的大災難來臨時,各大陸為了生存走上了侵略征戰的道路,大漢卻因霸位日久,武備鬆弛,在大戰的前幾年節節敗退,直到1053年,大戰開始後的第四年才逐漸穩住了形勢,但已經喪失了大片國土。

正當這個帝國四民剛剛團結起來準備度過民族大難之時,西路軍大元帥楊寧私下以安西行省以及西北行省大片國土換來和歐羅巴帝國的停戰協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逆襲西都,隨後攻陷洛都,又私下聯絡熊俄前後夾擊北路大元帥張淩部,張淩以身殉國,少帥張雲帥殘部易幟以避免國土大麵積淪喪敵手,但卻仍沒有避免整個西西伯利亞高原割讓給熊俄。遠東海軍元帥鐵豫東在變亂之初,先是以扶桑行省為底線,與泛美海軍血戰於海上,誓死不退,越打越強,並最終將戰線穩固在扶桑省。後以少帥鐵正煥帥海軍陸戰隊,奇兵南下,穩固了帝國南部邊防。大戰進入了僵持階段。楊寧開始施行特務統治,並於1053年複辟帝製,加大輿論封鎖,和愚民導向,組建保皇黨,向四民承諾自己是在學習中興帝在帝國危急之時的特殊手段,戰後仍會恢複四權分立製度,但在整個大戰期間,楊寧強化了嚴密的特務統治,對外以割地求和為主,對內血腥鎮壓為輔,逐漸高壓統治了全國,於1055年改漢為元。

因連年戰亂,帝國各方麵嚴重退步,已經岌岌可危,遠東海軍元帥鐵豫東為民族存亡大計,開啟了和楊寧的南北談判。1056年元帝國完成了統一,楊寧為元太祖,號開元。鐵豫東封兵馬大元帥,開國侯,領西北經略使,整軍西伐,恢複西北行省,然而7年大戰,國力,民力已然消耗到了極限,再也無法恢複更西的安西行省了,1058年,主和派逐漸占據上風,1059年元帝國以割讓近三分之一國土的屈辱條件與歐羅巴帝國,泛美帝國,熊俄帝國等達成了停戰協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