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了,沒和幾個孩子在一起過年了,本想著今年和三個孩子能在江南一起過個年,看看江南的煙火,看看元宵節的花燈,沒想到這個年是在寺院裏過的。
年三十兒那天,韋小寶和雙兒下了山,在山下請了最好的廚師,買了很多的菜,他們在山上和禪窟寺的和尚們一起吃的齋飯。
幸好,寺院裏還有兩個孩子,是附近年家崗年遐齡的一對小兒女。年遐齡剛剛升任京城的宗人府府丞。由於上京匆忙,就把一對小兒女寄居在禪窟寺。
禪窟寺的方丈是從常州的天寧寺到這裏做主持的大安樂法師。大安樂法師和年遐齡頗有淵源,也算故交。年遐齡匆忙上任,就把十歲的小兒子年羹堯七歲的女兒年秋月寄居在禪窟寺。
年羹堯和年秋月兄妹兩人每天和大安樂法師一起做完早課,就來找韋小寶和雙兒,和他們習文練武。有了年氏兄妹,這個年總算還是稍微遣散一些寂寞與無聊,隻剩思念。
過了元宵節,韋小寶和雙兒就準備離開了。年羹堯非要和他們兩人一起走,卻又放不下自己的妹妹,最後大安樂法師和韋小寶商量,幫著把兩個孩子帶到京城。
韋小寶本來也不是喜多事之人,隻是和兩個孩子一段時間的相處,感覺兩個孩子都很上進,又很懂禮數,頑皮之時也很可愛。最主要是有兩個孩子在身邊,他們也能多一點熱鬧氣氛,總比兩個人一路沉悶好了些。就這樣,韋小寶告別了大安樂法師和一眾僧人,帶著年羹堯兄妹倆下了三峰山。
一路上,年羹堯兄妹倆很是乖巧,總會逗著韋小寶和雙雙開心。不幾日,四個人就到了揚州城。
此刻,康熙也已經帶著宜妃、二阿哥胤礽、四阿哥胤禛,和一班文武下了江南。
沒了孩子們在身邊,韋小寶就是等著康熙的到來,再看一看康熙,他就想立即回鹿鼎山下了。
三月份,康熙到了揚州,仍是打尖一下,繼續南下。
朱三太子兩次受挫,也沒敢在有太大的動靜,天地會的人和沐家的人現在有些群龍無首。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所以,江南還算平靜。
雖然沒有江湖上的事情,韋小寶也沒閑著,從海道、鹽道幫著康熙打探著各種消息。
五月初,康熙再次返回了揚州。這次,揚州百姓夾道歡迎,曾經的‘揚州十日’慢慢的被人們忽略了,老百姓希望的就是過上好日子。
瘦西湖風雨亭,康熙和韋小寶又坐在了一塊。
“皇上,您的永不加賦,更讓您往鳥生魚湯走近了一步。揚州的百姓開始接受您,歡迎您的到來了。”韋小寶道。
“小桂子,你就別我我拽文了,老子聽那些大臣每天三呼萬歲也有點煩了,咱倆聊點別的吧。這次來怎麼沒見你的三個孩子?”康熙親切的看著韋小寶,這個讓他又愛又恨的不是太監的太監。“現在就是你我,可以沒上沒下沒大沒下。”
“喳,皇上!”韋小寶道。
“不準叫皇上,和我像以前那樣聊天!”康熙微笑著說道。
“好,小玄子!”
這一聲稱呼,韋小寶多少年沒叫了,康熙也多少年沒聽了。兩個人的眼睛都有些濕潤了。
韋小寶在想,沒有了小玄子,他也許在塵世上流浪者,也許又回到了麗春院,沒有也許,他的生活一定很糟。
康熙在想,沒有了小桂子,擒螯拜也許自己就沒命了,又何以穩住蒙古和羅刹國?何以能滅掉神龍教?何以能平三藩和台灣?
韋小寶把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都和皇帝講了,他還查到杭州的副都統和馬世濟也有勾結。
江湖人辦江湖事,這些事情,是他作為皇帝很難知道的,雖然他也有很多的大內高手散落在民間,卻沒有在意這些官場的齷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