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了兩個孫女出嫁,杜秋娘仍如之前一般的過日子。

陸清苗嫁去江南,雖然隔得遠,倒不時收到她的書信,不過更多的卻是外間的傳聞,說她種出來的糧食高產,驚動了官府,當地知府就上奏朝廷,朝廷就封了她一個農官,雖是末品,畢竟是女子為官,也是十分難得。

“秋娘,聽說清苗當官了,這是真的嗎?”

頭發胡子全白了,佝僂著身子的村長,拄著拐杖,由孫兒扶著過來,開口就問道。

杜秋娘將一封書信遞過去,笑道:“確實是真的,清苗來信說了。”

說完,又搖了下頭道:“有什麼事,你讓家裏孩子來說一聲,我過去跟你說就好,怎麼還自己跑這趟,這山路又不好走。”

“沒事,我腿腳還利索,自己能走。”村長擺了下手,道:“清苗這孩子可真出息啊!”

“這孩子,確實出息。”能當官她也是沒想到的,可見這位皇上,還是有些識人之明的。

“我之前怎麼說來著,還是你會教孩子啊!”

村長捋了把胡須,神情間也頗有些自得:“如今我們村裏的姑娘們,可都搶手得很,特別是那些識文斷字,又會些武藝的,外麵州府那些大戶人家,都跑來求娶!”

這事兒,杜秋娘也知道,同樣覺得意外,陸家溝的姑娘們在外行走,頗有些名聲,當然,也有些人並不認同,覺得她們不應該拋頭露麵,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但也有那些見識非凡的,覺得這樣的姑娘能耐,娶回家有宜子孫!

“之前那些見識短的,不願意讓姑娘識文習武,隻讓人在家裏悶頭幹活的,現在後悔得腸子都青了,覺得沒能讓家中姑娘攀上大戶人家,這會兒才思量著將人送去識文習武……”說著,村長都不由一個勁搖頭。

“有這個想法也算好事,能給村中姑娘多條路走!”

“可不是,還是你那話說得不錯,女孩兒也不比男孩兒差,咱們村裏出來的姑娘,我看著都喜歡。”村長樂嗬嗬道。

“清落那孩子去了京城,可有信回來?”

“有的,每隔半個月就有書信一封,說是太醫院的院正,有意召她入太醫院,但被她拒絕了,她覺得太醫院管束太多,不自在!”

村長聽到這話,一時都不知該擺什麼表情出來,太醫院那是什麼地方,多少人擠破頭想進去,清落這丫頭倒好,卻是不願意去,原因竟是管束太多不自在。

“唉,這孩子,有本事的人,想法就是不一樣。”但凡本事差點,也沒這份傲氣,可惜的同時,又覺得自豪,這可是村裏走出去的姑娘。

“那她的終身大事,真不考慮了?”村長問道。

杜秋娘就搖頭:“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她要實在不考慮這個,我也隻能由著她,倒也不用擔心什麼,她如今又收了兩個徒弟,即便是到了晚年,也不會覺得淒涼!”

有本事的人,脾氣總是古怪一些,村長也不再多說這個,又問道。

“清苑他們夫妻去西平城,什麼時候回來啊?”

“這兩天也就該回來了,他們都有軍職在身,不能在外逗留太久。”

“倒也是。”

正說著閑話,突然聽到村裏一陣吹吹打打,頗為喧鬧的聲響傳來。

村長不由朝外探頭:“這是在鬧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