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滿堂皆驚(1 / 1)

紫禁城裏少年天子被逼上合歡床的那一夜,千裏之外的秦淮南曲,風流才子冒辟疆正懷著與順治截然相反的心情,與金陵八豔共度良宵……

又是新的一天開始了,一大早紫禁城裏就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初夏的早晨氣溫十分涼爽宜人,連太陽的光線也格外的柔和,金碧輝煌的太和殿沐浴在霞光之中,被一種酒醉了似的排紅渲染著,顯得格外的華麗、雄偉。

太和殿裏,一班子文武大臣格外的忙碌、禮部鴻腫寺官員在太和殿正中設置了一個節案,上麵鋪著明黃色的軟緞子,放上了節。

內大臣兼儀政大臣、一等伯總管內務府的索尼身著朝服滿麵紅光扯著喉嚨喊道:”翰林院獻冊文,寶文!奏請皇上上殿!”

立即,殿外鍾鼓齊鳴,少年天子降輿,步行走進太和殿,在逐一閱視了冊、寶之後,升入禦座。

福臨看著頭頂天花中部的皤龍藻井雕刻出神,那絢麗的色彩,精細的雕刻早已為他所熟悉,但是每次隻要一進入太和殿,坐正之後,福臨總是情不自禁地抬頭看著這些精美的圖案和色彩。是的,這裏不是普通的地方,這是金鑾殿嗬,大凡節日慶賀、朝會大典,少年天子都會在這裏升入禦座,接會百官朝賀,今天又逢什麼節日大典?從今天開始,少年天子要舉行大婚典禮!

古時,天子之正妻日”後”。秦漢以後,皇帝的正妻稱皇後。皇後曆有”國母”之尊,居中宮,主內治,統率各宮嬪妃,地位極崇。清代皇帝成婚稱為大婚,通過行大婚禮冊立皇後,正是從人關後的第一個皇帝順治帝開始的,看來,他的一舉一動,對大清的後人將產生重大影響,順治皇帝的大婚典禮極其隆重而繁雜,除了根據已故的攝政王多爾袞之意,由皇太後作主定了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外——這叫議婚選後,還要舉行納彩、大征、冊立、奉迎、合巹、慶賀和賜宴等許多繁縟的禮儀。大婚之前,翰林院翰林要先撰寫冊文、寶文,禮部製作金冊、金寶,再備彩禮及龍亭、節案、冊案、寶案等,然後由欽天監選吉日行納彩禮。由此開始,拉開了順治皇帝大婚典禮的序幕,這一係列儀式要持續二三十天吶。

當順治親政後的第五天,皇太後便授意理事三親王滿達海、郡王博洛、尼堪,以及眾內大臣奏請於二月內舉行大婚吉禮,並且蒙古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也已親送順治帝先前聘訂之女博爾濟吉特氏人京。在眾人看來,已經萬事俱備,隻消皇上首肯便可立即舉行大婚典禮了。可是,順治卻下了一道冷冰冰的諭旨:”大婚吉禮此時未可遽議,所奏不準行。”

為什麼不準行?議政王及內大臣們麵麵相覷,皇太後更是氣得柳眉倒豎。然而,好事多磨,就在皇上下諭不允許議辦大婚之後的四個月,即順治八年六月十八日,順治帝卻授權內務府和禮部製定了大婚諸禮儀和禮品清單。至此,紫禁城便呈現出一派喜慶的節日氣氛。

“呈納彩禮!馬十匹,玲瓏鞍十副,甲冑十副,緞百正,布二百五,金茶筒一,銀盆一。”隨著索尼的稟報聲,內務府官員將一匹匹布帛,一件件甲冑擺放在龍亭內,由鑾儀衛校尉把龍亭抬到太和殿丹陛上,分左右停放,隨帶鞍轡的十匹文馬也被依次排在丹陛下的兩側。一時間,那明黃妝緞,大紅妝緞,綠閃緞等色彩亮麗的綢緞更令滿堂生輝,而丹陛下一溜兒的披紅戴綠的文馬更增添了勃勃生氣。

“吉時已到!”鳴讚官一聲高喊,殿外立刻鳴鞭三響,韶樂大作。鼓樂聲中,宣製官從殿左門人內,向站在東簷下等候的鑾儀校尉以及授節大學士和王公大臣們高聲宣讀著:”皇帝欽奉皇太後懿旨,納蒙古科爾沁國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後,命卿等持節前往皇後府邸行禮納彩。”

納彩,就是向皇後娘家贈送具有定婚之義的彩禮。普通人家成親,尚得向女方家送鵝送衣,何況是當朝天子的大婚?能不格外的隆重和鋪張嗎?接下來還有皇帝大婚的納彩宴,要餑餑桌一百張、酒宴桌一百席,羊九十九隻,奶酒、燒黃酒各一百瓶等等。

眼看著正使持節下了丹陛,率內務府官員及校尉異龍亭下中階,衛士牽文馬隨行,禦仗前導,鼓樂齊鳴,從太和中門漸漸遠去,禦座上的少年天子不由得舒了一口氣:”唉!這辰光多難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