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房決議遊說韓信,酈食其甘心冒險赴齊!
陳平在言及利用韓信實施計謀之後,劉邦很是不解。
“先生,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什麼叫利用韓信來實施此計?”
劉邦希望陳平能為自己解惑,因此十分直接的向著對方詢問。而陳平見到劉邦不解其意,便立刻沉聲答道:“漢王,實不相瞞!範增所慮之人隻有三位,而項羽現在也因相信範增的眼光,因此十分忌憚這三人。第一位便是韓王,那是因為他們十分忌憚韓王的才智與軍略。而第二位便是漢王您,範增所擔心的是您的仁與忍。至於這第三人便是韓信韓元帥,而原因相信兩位也知道,怕的便是他那領兵的本領。自漢王您出蜀以來,那韓元帥便被世人所重視,遠的不說,單說這趙國一戰,他以一萬軍士,背水一戰,不僅大敗了十萬趙軍,更將整個趙國給奪了過來。此等驕人的戰績,絲毫不遜那項羽的巨鹿之戰。也正是因為如此,那範增便起了拉攏之心。”
就在陳平正在講述之時,劉邦手中的酒樽卻突然掉到了地上。當他得知了範增欲拉攏韓信之後,得不由自主的心驚了起來。
張亮看到劉邦的舉動,頓時明白了他的擔憂,為了打消對方的顧慮,便趕忙出聲安慰道:“漢王您放心吧,我相信韓信。他是絕不會做出那種背叛行為的!”
雖然張亮的話並沒有什麼依據,但劉邦從未懷疑過對方的話語。聽到張亮的勸慰,他便真的安心了許多。
陳平在看到劉邦已經不再擔心之後,便重新開始講述自己的計劃,而此刻的他已經開始注意了自己的言語,因為他怕不慎的用語會讓劉邦不安。
“其實範增欲拉韓信,不過是他的一廂情願。不過此事我們可以加以利用,從而方便我們對西楚使用反間之法。具體的方案我心中已經有了,不過此事怕是要勞動一下韓王,因為隻有韓王您去勸說韓信,才能讓他沒有顧慮的配合我們的行動。”
聞得需要張亮助力,劉邦有些不願,並非他懊惱自己的將領要聽命於對方,而是他不想讓張亮過於勞累,畢竟他的傷勢剛好不久。
“陳平先生,韓王傷勢剛剛痊愈,實在是不宜鞍馬勞頓,此事我去與韓信講明,你看行嗎?!”
陳平聽的劉邦欲往,立刻尷尬的笑了起來。待到一聲輕歎之後,便聽得他低聲回道:“本來漢王您去也無不可!不過此事實在不宜由您去做。即便韓信聽從了您的命令,也會心有芥蒂。而且若是他有所憂慮,便很難將計劃很好的實施了。”
劉邦聽不懂陳平之言,但得知自己並非合適的人選之後,便顯得有些失落。而張亮聞得必須自己去勸說韓信,便很是驚奇,因為他不明白為何此事非他不可。
“韓元帥雖是漢王的部下,但他始終念及韓王之恩。因此對於韓王,他是既尊又崇。在下之計,是要讓他裝作有自立之心,因為隻有這樣,才會讓項羽相信他與漢王您有了隔閡,而且也能使他敢於去拉攏韓信!一旦西楚方麵開始行動,那韓元帥便可以虛與委蛇,不過這分寸還需好好把握。不但不能太遠,而且也不能太近,否則極易被範增看出破綻,從而讓我們功敗垂成。”
得知了陳平是想讓韓信以自立來騙得西楚的拉攏,張亮立刻該如何進行。而陳平在道完計劃之後,便開始繼續講述接下來的行動。
“範增疑心頗重,一定會讓項羽多多試探韓信,而當項羽遣使之時,便是我們開始實施離間之日。至於這具體的方式,還應隨機應變,不過在下相信以韓元帥的心智,定能想到好的辦法的!”
陳平剪簡短的將自己的計劃說完了,但卻並未言及劉邦不適合的原因。而就在劉邦想要相問之時,陳平卻又繼續言道:“這自立之舉絕非兒戲,即便是做戲,也難免君主的心中不生芥蒂。倘若因此事日後成了禍患,那無論是誰都是不願的。漢王您若去吩咐韓元帥,雖然他確會依令而行,但終究會讓他心中有懼,這樣即便是實施了計劃,也會漏洞百出。而且他還會怕事後有人進讒,從而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這一切可能並非漢王之意,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人心。反之,此事若是由韓王前往,那自然就不同了!第一,韓信對韓王十分尊敬,因此絕對願意相信韓王之言;第二,韓信很相信韓王的謀略,因此一定會願意照他的話辦理;至於第三點,那便是韓信相信韓王的人品和保證,而且也知道二位大王之間的關係。隻要韓王能穩住他的心,並且為他做保,那在下相信,韓元帥一定會心甘情願的去做此事,而且不會因有顧慮而露出馬腳!”
陳平一口氣講完了自己的全部設想,張亮此時已經開始反複思考對方的計劃了。至於劉邦則是再細細品味陳平最後的話語,而且他也不得不認同,對方說的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