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元帥道明攻心之戰,範亞父言出陳平叛因。
撤軍的命令很快便傳遍了楚軍上下,而楚軍軍士在接到了命令之後,也毫不猶豫的開始依照命令行事了。
當楚軍有條不紊的慢慢從廝殺之中抽離,然後緩緩的離開戰場之後,盧綰的軍隊立刻選擇了向韓信的大軍靠攏。而韓信也放棄了繼續追擊。
“元帥!在下來遲了!希望元帥莫要怪罪。”
盧綰此時的語氣很是和善,這與先前來分兵時截然不同。而韓信在聽完盧綰之言後,亦是被他態度的變化所震驚。
“盧將軍說的哪裏話,若非將軍及時趕到,範增也不會輕易退去。韓信還是要多謝將軍才是。”
二人此刻言語都十分的客氣,但總讓人感覺太過做作。就在他們言談之時,趙王張耳已經帶著自己的近衛來到了軍前。
盧綰一見張耳,急忙躬身行禮。而當他細看了張耳的近衛之後,卻驚奇地發現了每一個人的戰馬尾部都綁了一根巨大的樹枝。
“趙王,您這是做什麼?為何軍士的坐騎後麵都要綁上一根枝條?難道有什麼作用不成?”
張耳在見到盧綰向著自己行禮之後,立刻進行了還禮。而當他聞聽對方的問話以後,則是隨及滿麵堆笑的回道:“這些都是韓元帥的主意。本王也不知其中道理。我看,還是由元帥來為我們解惑吧!”
得知一切都是韓信的安排,盧綰便更加好奇了。此時的他很想知道韓信是如何在自己感到之前,迎戰的楚軍。
“韓元帥,末將來時見你與楚軍激戰正酣,而且人數雖少,但卻未曾落於下風。雖然我深知元帥智謀過人,但我也聽聞了元帥軍中多是降軍。在末將看來,此戰可謂實力懸殊,不知您究竟是用何法?打贏的楚軍?!”
盧綰的問話完全發自內心。他本以為韓信會堅守待援,可萬沒料到,對方會主動出擊!這出擊的舉動雖然讓他驚訝,但更為驚訝的是對方居然還能硬拚楚軍,而且還占上峰.....
韓信見到盧綰與張耳皆是一副焦急而又好奇的神情之後,便先是提議準備回軍。而在回軍的路上,他才緩緩的釋道:“趙王、盧將軍!您二位或許以為我們的勝利有些難以置信。但在我看來,這一切卻十分的平常。”
聞得韓信之言,盧綰與張耳皆是有些疑惑。而未等他們開口詳問,韓信便繼續言道:“兵法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再下伐城!隻可惜在下不能外交,因此隻能在謀略之上下些功夫。自古用兵者皆喜利器與銳士,而且重視戰前的士氣,因為這樣便可以攻城破壘,無往不利!可在下認為,無論軍士如何,以及手中是否有利器,都應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韓信的言論,讓盧綰雙眼一亮,而張耳此時,更是雙目有神。
“在下自知趙軍新降,陣前必有倒戈之嫌。但我提前已經命人散布了楚軍會屠城屠軍的消息,故而使得他們隻得被迫一戰。那範增以為我隻有十萬軍士,我便將計就計,命令城中百姓,換上軍服,然後裝作軍士,站在軍陣後方。他們雖不能作戰,但卻可以混淆對方的視線。待到兩軍交戰之時,我便請趙王帶領軍士揚起塵土,而那範增看到此番情形,定然以為我是在用疑兵之計。而我就是利用這番心理,來打擊他的信心。當所有楚軍以為我根本沒有援軍之時,我便讓早已埋伏好的真正軍士們入陣,如此兩次之後,楚軍便會開始驚恐。不過我也考慮到範增不會輕易動搖,因此才安排第三陣的軍士。”
聞得韓信一口氣講了這許多,張耳隻覺得連呼吸都有些困難。可盧綰聽到此時,心跳卻不由得加快了許多,因為他已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
“第三陣,我讓軍士著秦軍軍服殺出。為的便是增加楚軍的驚懼之心。而範增看到秦軍出現,隻會以為是邊關的秦王前來相助,而這也能讓他感到棘手,同時很大程度上摧毀他的信心。不過這些方法終究隻能把最大限度壓製楚軍實力,從而讓我們能夠與他們一戰,真正迫使範增決心撤軍的是盧將軍的到來。可以說您的出現,將戰局拉向了高潮,同時也讓範增徹底了放棄了繼續兩敗俱傷作戰之心!”
盧綰聽到韓信將功勞歸功於自己,趕忙示意慚愧。而張耳此刻卻十分的興奮,因為他們成功的擊退了楚軍!
-------
楚軍在撤退以後,整個大軍之中皆是彌漫著低落的氣氛。而當中最為不忿與難過的當屬鍾離昧,因為他已經是連敗兩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