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不做荊玉(2 / 2)

對於張耳的回答,韓信顯得十分滿意。因為根據他的分析,這個答案非常的公正。

張耳見到韓信笑而不語,而且對於自己的答案似乎很是滿意。心中的疑團便更大了。為了解除心中疑惑,他便直言對著韓信問道:“在下不知元帥為何有此一問!還請元帥賜教?還有,元帥詳問了他人領兵之限,卻不知元帥能領多少兵馬?”

韓信在聽聞了張耳的問話之後,立刻精神一振。此刻的他顯得豪氣十足,而且很有信心。

“在下領兵,便如韓王所言-----多多益善!十萬可統,二十萬可馭,哪怕是百萬雄獅,我也能調度自如!”

七國互相征戰數百年間,各國都曾出過不少領兵的奇才。但是對於真正敢於說統禦百萬兵馬之人,卻沒有一人。道理很簡單,兵馬越多,運用和指揮的難度也就越大。因此越是領兵的奇才,也就越是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極限。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本領。

張耳此時隻覺得有些難以置信,因為他從未見過有人敢於說自己能統禦百萬之人。而韓信在看到張耳驚愕的神情之後,立刻笑著接道:“趙王放心,並非是我韓信自誇。而是因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韓王之言實為告訴我,我乃領兵奇才,而且還有我高於他人之處。既然如此,我又為何要畏懼他範增?!當日我用兩萬人馬便勝了十萬趙軍。今日,軍中雖然大多是降兵,但好歹也有十萬之眾。因此我們根本無需擔心!本帥此次就要用這十萬兵馬,會一會範增的二十萬楚軍,同時告訴項羽,他當日有多麼有眼無珠!!”

韓信的一番豪言壯語,讓張耳都覺得有些熱血沸騰。雖然他仍不知道韓信究竟打算如何迎戰楚軍,但見到對方信心滿滿的樣子,便不由得安心了許多。

楚軍行進到第三日時,已經完全的臨近了趙國的國都了。而此時的韓信也已經做好了布置,並且是選擇了帶兵出戰,而非據守迎敵。

當兩軍的軍士在戰場相遇之後,立刻各自布開了陣勢,同時等待著主帥的命令。

範增在看到韓信的陣營之後,心中隻覺得五味雜陳。雖然對方是敵人,但他卻對對方的軍略與才能十分的讚賞。想起昔日項羽因偏見而未重用韓信,他便不由得歎息了起來。

“韓信!範軍師有話要與你講,不知你可有膽量到兩軍陣前?!”

喊話之人乃是周易,而他是替範增在傳達對話之意。

韓信在聽到對方的問話之後,並未有任何的言語。轉瞬之後,他便驅馬上前,打算以實際行動來做出了回答。

範增見得對方真的敢於答話,立刻指揮車駕靠前。而鍾離昧與周易均是擔心範增安危,故而便一起迎了上去。

“韓信,多日不見,未曾想你居然做了劉邦的元帥。昔日老夫便知你有才,不知你是否有意重回我楚軍,老夫向你保證,必定讓霸王重用於你!”

聽到範增的一番言語,韓信隨及苦笑了起來。待到笑聲一止,他便極為憤慨的回道:“範軍師,我韓信雖出身卑微!但卻知道忠孝!昔日在楚軍之時,那項羽視我若敝履,而你知我才,卻並未有任何的提拔重用之舉。今日我韓信略有一些成績,你才想起要拉攏於我。不知我究竟是該哭,還是該笑呢?!”

範增在聞聽韓信的一番言語之後,當即麵色一沉。但未等他進行答話,韓信又繼續接道:“昔和氏璧現於楚國,楚王三次未曾辨它真身,使它蒙塵多年!直到卞和抱玉痛哭於荊山下,哭至眼淚幹涸,流出血淚。那文王方才破石得玉!我韓信不願做那荊玉,更不指望您範老是那卞和。今日我已投身漢王,漢王又委我重任!倘若隻因你幾句話語,我便做了反複無常的小人,那我還有何麵目立於天地之間?!!“

聽到韓信以和氏璧為喻,痛斥了項羽與自己。這讓範增感到無比的惱火與憤恨。而鍾離昧在見到此番情形之後,立刻對著韓信高聲言道:“韓信,昔日你我有過交情。但一切都一煙消雲散。今日你我戰場廝殺,我是絕不會手下留情的!”

韓信聞得鍾離昧之言,心中頓時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此刻的二人已經成為了敵人,因此便不能再敘什麼兄弟之情。隻有各自用出自己的真本事,那才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鍾離兄大恩,在下沒齒難忘!昔日楚營之時,隻有你不嫌在下身份低位,願意結交於我。今日,我願與兄真正較量一番,也算是證明兄之眼光強過那項羽和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