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對方願意接受懲處,張亮滿意的點了點頭。在將老婦重新扶到席上坐好之後,他便麵色嚴峻的對著養天羽說道:“小子,你擅自虜人,造成社會不良風氣,而且讓給百姓帶來了恐慌。雖說沒有傷人等較為嚴重的罪行,但終究觸犯了律法。不過老子念在你處於一片孝心,而且還有贍養孤老的善行,我便判你輕些。罰你仗責二十!”
聞聽張亮口中的奇特宣判之詞,養天羽有些發懵。聽到隻仗責自己二十,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連一旁的馮遠也是有些驚訝,他不明白為何張亮的判罰會如此之輕。
那老婦聽到張亮的判罰之後,亦是百感交集。她本欲跪謝張亮法外施恩,卻對方率先搶道:“至於老人家您,我會安排官府幫助您尋找女兒。而且我還要成立“孤老院”,專門用來照顧和贍養孤寡老人和無依無靠的孩童。所有的費用,由朝廷支付!”
眾人此時已經知道張亮的真實身份,所以他的話便是無上的王命!在韓國之內,他是完全的一言九鼎!
養天羽在聽到張亮要張亮要專門成立一個收容兒童與孤老的場所之後,便開始重新審視張亮,甚至開始有些敬佩對方。
馮遠從未聽聞過什麼“孤老院”,可張亮既然已經說了,他便隻得躬身施禮,表明自己接受王命。
眾人本以為宣判就此結束,卻不料張亮又繼續說道:“楊天羽,你受完仗刑之後。隻準休息三日,到時就必須跟老子一起回韓都。我要將你編入軍中,入軍之後的三年內所得軍餉和糧米會直接下撥給清水縣,算作你對那些受到你驚嚇的百姓人家的精神損失費。你若是對他人有愧疚之心,便趕緊立功升遷。這樣你的軍餉和糧米就會增多,而收到你驚嚇的百姓也會獲益更多!”
養天羽不知何為精神損失費。但他聞得自己可以參軍,而且對方還要自己立功升遷,頓時熱血沸騰。他自幼練習箭術,自然不想就如此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畢竟他的體內留著先祖箭神的血脈,而重整先祖的榮光更是他一直夢想。
老婦在聽到張亮欲讓天羽參軍之後,急忙對著天羽說道:“天羽,快!快叩謝大王,大王這哪裏是在懲處你,分明是要重用你啊!“
此時的養天羽也已轉醒,明白了對方的用意,但他卻越發的看不透眼前的這位韓王。對方不但形態之上不似君王,就連言行決定也是出人意料,讓人根本無跡可尋。在聽到老婦的言語之後,他隨及單膝躬身下拜,可仍舊氣勢不凡的說道:”謝大王大恩,小人定當竭盡全力報效韓國。“
見到對方願意跟隨自己從軍,張亮中露出滿意的笑容。除了欣喜自己又得一寶之外,更為順利的解決了奇案而開心。
很快的,韓王駕臨清水縣的消息便傳到了在府衙外想要知道虜人案結果的百姓耳中,而案件的處理結果和來龍去脈也同時被百姓知曉。眾人雖然開始之時痛恨養天羽,但在得知他的孝行與善舉之後,紛紛的選擇原諒了他。這便是淳樸善良的百姓,願意寬恕善人。
養天羽在接受了自己應該承受的刑罰之後,便與自己認養的盲母返回了家中。雖然他的身體受到了傷害,可心中卻如同吃了蜜糖一般,因為他終於可以實現抱負,從軍報效國家,為自己爭取一分榮光了。
而百姓此時則是奔走相告,紛紛聚集在衙門之中,想要一睹韓王的風采。
馮遠見到事情已經處理完畢,便想讓張亮先去休息,但得知百姓聚在府衙之外後,隻得無奈的對著張亮說道:”大王,百姓已經知道您駕臨縣城,這皆是下官的過錯。他們想要一睹君容,您看這可如何是好?“
張亮得知百姓想要見自己,立刻笑著回道:”百姓想見,那我便見見大家,我又不是三頭六臂。也與大家一樣,正好也借此聽聽大家的心聲。“
聞聽張亮欲見百姓,馮遠卻是有些擔心。”大王,您平易近人,實是百姓之福。隻是外麵的百姓人數太多,下官怕會有不軌之人,或是無意傷到您啊,您看是不是去調來城中護軍?“
聽到馮遠的擔心和建議,張亮隻是擺了擺手,示意對方無需如此。隨後便淡淡的回道:”我不信我韓民,還能信誰?韓民不與我親,做王還有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