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關與君別,韓蜀兩地遙;臨行托繁事,隻為漢王好!
曹無傷!本是劉邦手下左司馬,平日均是寡言少語。莫說張亮,就是與蕭何和樊噲等人也是少有往來。但他辦事無大錯,而且極為縝密,故而得到劉邦賞識。眾人都萬沒想到他會出賣劉邦,投靠項羽!
聞聽張亮想親手宰了曹無傷,樊噲也有一樣的衝動。但此時對方已經逃到項羽軍中,若想擒住對方,隻怕是難上加難!
“子房你先好好養傷,等你好了!我陪你一起去抓那叛徒!然後交你處置!”
樊噲的話一是用來安慰張亮,二是用來向對方表示決心。他向來言出必行,所以即使說的事情看似難以辦到,別人也會願意相信!可張亮這一次卻是對著他擺了擺手說道:“老樊,我知道你也很那曹無傷入骨,但現在你和沛公必須要趕緊離開這裏。”
一聽張亮讓自己離開,劉邦驚奇的問道:“子房,你讓我們去哪啊?”
張亮此時將身體慢慢靠向床邊,隨後緩緩的回道:“沛公,你必須盡快帶著部隊撤往蜀中!項羽既然已經答應封你做漢中王,而且讓你治理蜀地。這是上天賜給你的絕好機會,你若遲遲不肯前去,項羽會起疑心的。萬一他反悔或是範增從中作梗,到時你便危險了!”
劉邦聞聽要入蜀,臉上立時皆是嫌棄之色。沉吟許久之後,才不悅的說道:“也就隻有項羽想的出這種損招!那蜀地蠻荒偏僻,而且蜀道難行。我看他是想把我困死在那裏!我寧可現在和他拚了!”
得知劉邦是畏懼蜀中過於貧瘠,張亮隻得無奈的笑道:“沛公,我曾和你說過,逃出鹹陽之後,我去過漢中。但我沒有告訴你的是,漢中富庶不遜中原。不僅物產豐富,米糧充足,而且沒有戰事襲擾。恐怕再也沒有比那裏更適合你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地方了!”
蜀中的傳聞劉邦也聽了不少。但都與張亮所言大相徑庭。劉邦知道對方不會欺騙自己,但卻始終無法盡信!
“不能吧?我常聽人說,蜀中之人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就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再說,若真如你所言,項羽怎會讓我去治理?”
對於劉邦的疑問,張亮正欲解答,卻被呂雉搶先說道:“夫君,莫說蜀中豐盈,就算真的如你所言那般貧瘠我們也要去!你若是連蜀中都無法治理好,又如何一雪前恥,複出中原?!”
張亮未曾想到呂雉有如此見識,此時他才相信,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定會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若是呂雉身為男兒,隻怕絕不遜色於天下任何一個諸侯豪強。
劉邦聞聽夫人之言,立刻沒了言語。隻是木訥立在原地,顯得十分委屈。
“沛公,你放心。蜀中富庶我是親眼所見!若說傳聞反差較大,我卻認為它恰恰證明了我的話語。”
一聽張亮如此篤定,而且好像還有證據,劉邦立刻來了精神。
見對方恢複了神采,張亮隨及續道:“這傳聞想必是出自蜀中的客商之口,因為隻有他們才會密集頻繁的進出蜀地!如果蜀地無利可圖,他們怎會樂此不疲?!沛公,若你是客商,能夠從蜀中和中原獲得巨大利益,你可願意將這發財之道告訴他人,與別人分享?”
劉邦聽完張亮的話,立刻恍然大悟。就連一旁的樊噲也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隨後劉邦又追問道:“但蜀地富有,遲早會被別人知道啊,那些商賈豈不是白費心機?!”
“一來蜀道崎嶇難行,誰會沒事往哪裏去?!二來商人說的壞話多了,咱然會以訛傳訛。正所謂三人成虎便是這個道理,沛公您不也幫著傳了嗎?!”
聽到張亮的話,劉邦立刻有些發窘。但知道蜀中並非別人所說的那般不堪之後,便高興不已。可隨後,他又想到了張亮。
”子房,我聽你的!入蜀!不過要等你傷好了再說,到時候你接了公主和小妹,我們一起去!“
見劉邦要等到自己傷好,而且還邀請自己同去。張亮立刻搖頭回道:”沛公,我不能去。我若去了,範增更會起疑。而且虞曦和敏敏尚在項羽那裏,我不能丟下她們!還有,你不能等我傷好。必須盡快啟程,而且是越快越好。最好明天一早你便走,否則遲則生變!“
張亮不肯和自己同去,劉邦尚能理解。可聞聽讓自己明天就早,頓時急道:”不行!你傷勢未愈,需要靜養!我不能棄你不顧。再者前往蜀中的文書也沒有,我去了有什麼用。你別想把我支走,然後又去拚命!老子不上當!“
一聽劉邦始終怕自己胡來,張亮立刻苦笑道:”沛公,你放心吧!我想通了,要救敏敏和虞曦,我就一定要好起來。所以我不會再魯莽。若要說到靜養,此處為關隘,又在項羽勢力範圍,我又如何能夠靜養?不如你們盡速前往漢中,我也就了無牽掛,到時我讓張允護送我回韓都。等到養好身體,再搶回我的兩個小媳婦兒,我便去找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