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言辭極為激進。張亮見他離去便急忙想要叫住他,完成問詢。但項伯卻根本不給他機會,待到項羽說完之後,他便一步上前,抓住張亮,隨後捂住他的嘴,帶著他快速地離開了大帳。好像生怕他多說一句就會改變眼下的局麵。
劉邦一見此番情形,趕緊和樊噲緊隨其後離開了大帳。隻留下了呆若木雞得諸侯和頹廢無力的義帝。
待到劉邦和樊噲追上張亮和項伯之後,隻見項伯已經準備好了馬匹。
“子房,劉將軍。你們還是盡快離去吧。今日之事我也隻能幫到這裏了。他日若是再見,我隻希望我們是友非敵。”
項伯的出手相救讓劉邦極為感佩。他知道若是繼續逗留,隻怕範增會反悔作梗。那樣反而又讓項伯為難。於是他急忙再三言謝,隨後翻身上馬疾馳而去。
張亮雖然想要知道項羽放過自己的真正原因,但他不願再為難項伯,更不願連累劉邦。無奈之下,隻得選擇與劉邦一起返回武關。直到他與劉邦樊噲離開鴻門大營之時,他依舊覺得自己如同活在夢境一般。
三人行至半路,卻遇見了帶軍返回鴻門大營的鍾離昧和他的部隊。樊噲一見,立刻加強了戒備,生怕對方是來加害劉邦和張亮的。
鍾離昧一見三人,立刻命令大軍急止,見樊噲嚴正以待的架勢,隨及上前說道:“我奉將軍之命返營,看來將軍未曾殺你們。既是將軍的決定,在下便不多言了。我身後的方向一直走,便會與你們的夏侯嬰部會和。你們走吧!”
三人見對方讓自己離去,立刻警惕的望著敵軍。隻見鍾離昧抬手化作軍令,軍士立刻讓開了一條通路。
劉邦三人見對方真的讓開了道理,便開始試探的向著敵軍讓開的道路通行,當張亮靠近鍾離昧時,對方卻突然開口問道:“閣下就是韓國張司徒?”
見對方詢問自己,張亮立刻警惕的點了點頭。
得到張亮肯定的答複之後,鍾離昧隨及笑道:“我與韓信有些交情。我很欣賞他。隻可惜上將軍不肯重用,我也是無能為力!與他閑談之時,時常聽他對你讚不絕口,今日一見果然不凡。我雖不知你是如何從鴻門宴上逃脫的,但軍師向來算無遺漏,你既然能夠生還,當真是不可小覷。希望他日再見之時,我們不是在戰場廝殺!因為你這樣的敵人,我不想遇見。”
聞聽鍾離昧之言,張亮與劉邦立刻對著他抱拳言謝。對方雖不是有意要救自己,但終究是放了三人一馬。這份恩德,足以讓他們記在心上了。
與鍾離昧分開行了約有一段路程,三人突然聽到後麵有馬蹄之聲。待到回頭望去,隻見數十精騎正全力向著他們追來。
張亮等人皆是一驚,此時他們已是人累馬乏,再繼續強行加速,隻會累斃馬匹,而且自己也會更加無力。最終他們選擇麵對追兵,看看對方究竟意欲何為。萬一是要追殺自己的,也好趁著體力尚存之時,做輸死一搏。
追兵近到跟前之時,張亮才發現對方是英布。英布一見三人放棄逃跑,站在原地,立刻對著軍士說道:“劉邦等人必是向著北麵去了,你們先行一步追擊。我隨後就到。”
軍士們見英布睜眼說瞎話,均是一愣。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英布已經下了軍令,他們隻得向著北方疾馳而去。
劉邦和樊噲看到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均是怔在了當場。他們實在不知道今天到底是什麼日子,居然會有這麼多離奇的事情發生自己的身上。
張亮望著故意選擇放自己一馬的英布,已是有些說不出話了。
英布見他三人沒有離去的意思,隨及說道:“張司徒,昔日你我有舊交。今日我違了軍師的命令,從此你我再無瓜葛。他日再見,我絕不留情!”
張亮聞聽對方之言,便知道下令追擊自己和劉邦與項羽無關,而是範增的主意。聽得對方說與自己再無瓜葛,便立刻笑道:“英將軍是重情重義之人,你與我可以與我再無瓜葛,但我不行。受人滴水之恩,我自當湧泉相報!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說完,他便與劉邦一起駕馬離去了。
望著淺淺遠去的張亮,英布無奈搖了搖頭。隨後便自語道:“恐怕天下隻有你張司徒會得如此多的人在危難之時相助,就連一女子,也奮不顧身的前來救你。以你惜妻如命的性格,隻希望你知道事情真相後,莫要難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