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赴會?子房你究竟是何意啊?”劉邦對於張亮的第三個主意甚為不解。
眾人此時也是一頭霧水,不知張亮到底要怎麼做。
張亮環視眾人之後,便開口續道:“大宴之時,隻有我和沛公前往,另外再加樊噲護衛!其他人都不要去了。“
蕭何等人聞聽張亮之言,均是一愣。他所說的方法幾乎和送死無異。
“張司徒,為何要如此?項羽陳兵十萬在鴻門,我們就算不調集全部兵馬,也要將現在霸上的所有駐軍帶去啊!不然如何能保你和沛公周全?!”
諸將對於蕭何的話極為讚同。紛紛表示應該帶大軍前往。
張亮聽完蕭何之言,隨及搖頭說道:“這次夜宴乃是義帝做東。我量他項羽不敢用兵。唯一的可能性便是席間出其不意,暗算沛公和我!所以人去多了沒用,隻有我們三人反而會讓對方掉以輕心。而且就算逃遁也相對容易一些。況且義帝會帶他的禁衛軍前往,他希望的是我們和項羽兩敗俱傷,絕不會坐視項羽謀害沛公,唇亡齒寒的道理他還是懂的。你們的任務是帶好大軍,讓項羽和範增有所顧忌,同時兼顧武關,那裏是我們唯一逃生的去路了。萬一我們將大軍帶在身邊,項羽趁機奪取武關,那我們就徹底成了甕中之鱉了!”
夏侯嬰聞聽張亮之言,立刻搶道:”既然如此,我和樊噲一同前去保護你和沛公不是更好?“
“夏侯兄,你還有重任。我們能否安全歸來,你是關鍵。除你以外的所有人都去往武關。然後把這裏變成一座空營,但不能讓敵人察覺。隨後你帶三萬軍士埋伏於鴻門二十裏外。宴席開始之後,你便悄悄進軍,所有軍士都配備鬆油和火器。待到宴席過半之時是,你隻管大張旗鼓的挺近。我要做出和範增項羽同歸於盡的架勢,就算他們不怕,各路諸侯也會珍惜自己小命的,自然會幫助我們周旋。”
聽完張亮的安排,曹參開口說道:“張司徒,不如我們直接離去便是,現在武關尚在我們手中,若要離去應是輕而易舉之事。”
張亮對於曹參的建議顯得很無奈。“曹兄,現在我們的確可以走,可如此一來豈不是給了範增和項羽口實?他們會說我們不遵義帝之命,無故不去赴宴,到時便可名正言順的攻打我們。義帝即使想幫也幫不上了。”
劉邦聽到此時,已是覺得甚為頭痛了。不去是死,去了九死一生。他隻感覺自己此刻是頭大如鬥,完全沒了主意。
張亮一見劉邦神情,立刻出言安慰道:“沛公,怕也沒用。這一步我們必須要走。我知道此次過於凶險,可隻有置之死地而後生,將來才有機會反撲。此次會師關內,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便是逃!而且要名正言順的逃!隻有逃了,才有將來!”
聽完張亮之言,劉邦無奈的點了點頭,似乎已經做好了麵對命運的準備。
樊噲此時,則顯得豪氣萬丈。“沛公,子房。你們放心,我拚了命也會保你們周全。若想傷害你們,必要先過了我這關。”
眾人對於張亮的計劃均不是很讚同,但他說的的確有些道理,使得他們無法反駁。
見眾人不再有言語,張亮緊跟著說道:“你們放心,沛公在諸侯之中薄有威名,義帝又會全力保住我們。再加上呂臣回來之後,或許能給我帶來一個契機。“
聞聽有契機,劉邦趕忙問道:“子房,是何契機,莫非你讓呂臣去做了什麼事?”
張亮見劉邦對於赴宴之事憂心忡忡,也就不再隱瞞他了。“我讓呂臣這次出使帶上了張允,目的是為讓張允找一個人!”
“找人?你讓張允找誰?”劉邦續問道。
“項伯!這老小子給我把虞曦弄丟了,也該是他還債的時候了。”
一聽張亮找的是項羽的季父項伯,眾人均是一愣。他們不知項伯與張亮之間的瓜葛,故而對於張亮找他,都不明就裏。
短暫的商議結束之後,眾人都極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按照張亮的計策行事了。
蕭何等人暗中調動兵馬,同時讓曹參前往武關,統兵防禦。劉邦則是整日與義帝待在一起。按照張亮的吩咐,每天與義帝拉近感情。
第二天日落時分,呂臣帶著張允返回了大營。同時帶回了範增的消息。
呂臣按照張亮的吩咐,將如何遞交季布陳述給了項羽和範增。範增在聞聽需要他們親自去解押季布之後,便不再堅持移交季布之事,隻說待到鴻門宴後再行商議。
張亮見範增態度的轉變,確定了對方確實是將所有的一切行動留到了鴻門宴上。在與義帝商議了一些夜宴的細節,以及合作的步驟以後。便趕緊帶著張亮回到了自己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