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國家興亡天下事 第八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3 / 3)

“諸位不用怕,本將也隻是為了安全起見。”童顏看著惶恐的叛軍將領等人,解釋著。

“不敢!”“不敢!”

叛軍將領和官員皆是賠笑。

東平陵已經歸降,然而在臨淄城外,平叛大軍營帳,嚴冬臉色幽沉。

反思著今夜的敗仗,嚴冬覺得還是自己太心急了,為軍令狀所累。李炳德不同於叛軍其他的將領,胸有韜略。

麵對像李炳德這般沉穩的將領,最好的辦法,就是慢慢消耗,但是嚴冬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他沒有多少時日與李炳德在臨淄城慢慢的消耗。

可是除了慢慢消耗,其他的攻城方法,自己能夠想到,李炳德也定會料到,如果強行攻城,那麼就隻能像今夜這般,得不償失。

恍惚之間,嚴冬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困境。

當一縷光線照入大帳,浮在嚴冬臉龐時,嚴冬仍舊靜靜的盯著一處,一動不動,整整一夜,嚴冬沒有合眼,他腦海中不斷的盤算著平叛大軍與臨淄城內叛軍的優劣。

天時,地利,人和每一方麵都不住的思索。

天時,不站在嚴冬這方,嚴冬身負軍令狀,收複青州的時間所剩無幾。

地利,臨淄城城堅牆厚,而嚴冬等人又無攻城器械,這般算來,有城牆守衛的叛軍,更是得了地利之勢。

而最終看來,平叛大軍也隻剩下‘人和’這一優勢。

收複青州,大勢所趨,依嚴冬看來,現在的青州,也隻剩下臨淄等幾座城池還在抵抗,不成氣候。

隻要得知如今的青州形勢,相信不論平叛大軍還是叛軍,甚至那些百姓心中都知曉,青州,必定要重歸大漢。

隻是,臨淄城為何還要抵抗呢?

嚴冬想來想去,隻怕那些百姓,並不願意抵抗,甚至他們並不關心官府是誰,他們隻要每年交足賦稅,留有餘糧,安心的生活即可。

百姓不想抵抗,那些士卒呢?士卒想要抵抗嗎?難道他們和大漢真的有什麼深仇大恨嗎?顯然沒有,反叛之前,他們還屬於大漢的臣民,大漢的士卒。

那些士卒,也並不願意抵抗,他們隻是聽從將領的號令。因為不從號令,就要被軍法處置,甚至被砍頭。

百姓與士卒都不願抵抗,那麼想要抵抗的,隻剩下那些將領和官員,或者說是臨淄城中部分將領和官員。

他們追隨平王叛亂,到時候,必定要被抄家滅族,而且他們之前錦衣華服,而一旦投降,至少要被革去官職,從此淪為平民,失去榮華富貴,他們又怎麼肯,所以他們是不能降,也不敢降。

既然那些多人不願意抵抗,為何臨淄城還在抵抗呢?那些官員將領所依仗,無非還是曾經大漢所給予他們的權威。

在大漢的統治中,百姓、士卒們已經習慣了聽從他們的號令。

但是如今呢?平王叛亂,可以說叛亂之地的一切官員將領,皆是叛軍,不為大漢朝廷所承認的。

也就是說,百姓和士卒反抗這些官員和將領,並不會遭受到大漢的處罰,隻會受到平王的處罰。

可是,現在的青州,平王大勢已去,隻剩下幾座孤城,一城百姓士卒反抗,平王又去哪裏調集兵馬處罰這些百姓士卒呢?

所以想要利用‘人和’這一優勢,就是要讓臨淄城中的百姓和士卒知道,反抗叛軍,並不會受到原有的懲罰,甚至還會受到平叛大軍,乃是大漢,洪武帝的嘉獎。

想明白這些,嚴冬心中燃起點點豪氣,戰爭,打仗,打得無非還是士卒,還是人。天時,地利也都是在人的基礎上才能顯現出來。

“傳令,通知城內密探,讓他們告知臨淄城的百姓和士卒,臨淄城已經是一座孤城,叛軍大勢已去,平王必定要被抓拿,讓探子鼓動百姓和士卒在城中起義。我要讓李炳德整日雞犬不寧。”

嚴冬大步走出營帳,望著臨淄城,心道:李炳德,你雖然占有天時,地利。但是人和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你注定要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