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國家興亡天下事 第三十二章 宮中大火(1 / 2)

過了一個時辰,天色已經暗下來,嚴冬終於得到了洪武帝的召見。

“陛下,嚴冬來了。”何為來到洪武帝的身邊,輕聲說道。

抬頭,洪武帝看了嚴冬一眼,然後冷哼道:“嚴冬,你倒是好大的膽子。”

“末將不敢!”嚴冬連忙回道。心裏卻是清楚,既然洪武帝召見自己,並且沒有大發雷霆,那麼自己擅自做主,逃回的大漢的事情,洪武帝心中並不反感。

“不敢?可是你已經做了。”洪武帝站了起來,看向嚴冬,繼續道:“和親之事,關乎我大漢國運,你竟敢私自做主逃親,你可知罪?”

“末將知罪!”嚴冬低頭,不敢看向洪武帝,可是心中,並沒有什麼懼意。

“那朕問你,你為何要如此?”洪武帝走了幾步,來到火盆旁。

“回陛下,末將之所以如此,最擔憂的,還是匈奴亡我之心不死,他們不但與我大漢和親,竟然還與鮮卑和親,而之所以如此,則是因為匈奴單於病重,匈奴左賢王和左穀蠡王需要爭奪單於之位。”解釋著,嚴冬抬頭看了一眼洪武帝,見他的樣子,並沒有什麼驚訝,想來已經知道了匈奴的事情。

“你可有想過此事的後果?”沉聲,洪武帝盯著嚴冬。

“末將想過,但是當時的情況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那個宮女已然嫁於伊克丹,如果此刻再將安平公主送過去,無異於羊入虎口,而且匈奴與我大漢,必有一戰,現在不戰,等匈奴單於之位已定,必然會大舉入侵我大漢。”一邊說著,嚴冬一邊注意著洪武帝的臉色。

沉思著,洪武帝也在思索著其中的得失。

“那朕問你,一旦我大漢與匈奴開戰,何為平能夠抵擋住匈奴嗎?”洪武帝問道。

“陛下,雖然飛騎軍之前已損失大半,但是有何統領坐鎮,匈奴必定攻不破敦煌。”嚴冬肯定的答道。

“聽說,你臨走時,還擄走了鮮卑的公主,一旦鮮卑也攻打我大漢呢?”洪武帝又是問道。

“回陛下,當時末將一時心急,隻想著不能讓匈奴和鮮卑和親,所以魯莽了,還請陛下開恩,如果鮮卑真的來襲,末將願意再赴涼州,隻要嚴冬還有一口氣在,決不讓鮮卑人邁入涼州一步。”嚴冬大義淩然的說道。

“哼!你倒是有心了。”洪武帝說著,突然問道:“聽說你和安平很熟識?”

頓時皺眉,嚴冬搖頭答道:“回陛下,末將與安平公主隻是說過幾句話,並不熟識。”

“那為何安平公主回來後,總是提起你呢?”洪武帝眯著眼睛,看著嚴冬。

“也許是因為末將將公主從匈奴中救出來,公主心存感激。”嚴冬解釋著,但是他的心卻是疑惑起來,安平公主,還真是有些麻煩。

這時候,一個小太監從偏門中進來,何為見此,走了過去。

說了幾句話,何為又回到洪武帝身邊,說道:“陛下,期門軍副統領薑塗說是有要事求見。”

“薑塗?讓他進來吧。”洪武帝轉身,看向嚴冬,說道:“你先回去吧。”

“是。”嚴冬拱手,退了出去。

退出門外,嚴冬正好看到了準備進去的薑塗,忙道:“叔父。”

“恩!早些回去。”薑塗神色肅然。

“侄兒明白。”嚴冬點頭。

見薑塗走進屋內,嚴冬有些疑惑,難道,這宮裏,真的發生了什麼大事?嚴冬沉思著朝宮外走去。

“統領!”

突然一個聲音從一旁傳來,嚴冬看去,有些恍惚,天色太暗,看不清楚來人,不過在這皇宮之中,稱自己統領的,也隻有馮立了。

果然,一隊士卒提著燈籠走了過來,帶頭的,正是馮立。

“統領!”上前,馮立笑著問候。

嚴冬臉上也露出幾絲微笑,但是看馮立的樣子,不覺有些納悶,這分明是在外麵巡邏,可是馮立不是未央宮的統領嗎?怎麼會在這?疑惑著,嚴冬問道:“你怎麼在這裏巡邏?”

“近來長安城不大安全,皇宮也加強了防備,這不,他們被派來巡邏,我也跟著來看看。”馮立說著,問道:“統領,是剛從那裏出來?”

見馮立看向裏麵,嚴冬點了點頭:“陛下剛剛召見了我。”

“哦!”馮立說道:“您這是剛回長安吧。”

“傍晚剛到,連家都還沒回呢。”嚴冬點了點頭。

“我送您出去。”馮立打著燈籠,心中對嚴冬有些羨慕,當然這羨慕卻沒有一絲的嫉妒,說來,自己這個統領的職位,也是在嚴冬的幫助下才得來的。

“不用了,還是正事要緊。”嚴冬婉拒著。

“沒事的,正好順路。”說著,馮立就提著燈籠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