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有了馬,到暮園就用不了那麼長時間了。不一會兒,就到了暮園。這時正是正午過後,晴天朗日,暮園及周圍的景色看得很清楚。孤零零的暮園,在枝葉凋零中顯得愈加淒涼。劉文走上前去,叩響了門環,可久久不見有人應聲。劉文轉念一想:“鬼大概是不敢白天出來吧”?他推了一下門,門開了。他走進暮園。不禁驚道:這是我曾經來過的暮園嗎?怎會如此荒涼?亭台樓閣到還在,可都是鏽跡斑斑;小橋流水也還有,可流水確是汙濁不堪。一陣風吹過,卷得幾片落葉來回翻滾,愈發顯得院內淒涼破敗,不禁更讓人感歎世事變化無常。
劉文信步走去,小徑縱橫,不知通向何方。漸漸遠處出現了一間房屋,劉文想起來,那間房屋應該是小姐的繡房。他快步走近,隻見雕花前上已經結滿了蜘蛛網。揮去蛛網,推開房門,進得屋去,映入眼簾的是依稀熟悉的家具,繡帳,梨花桌旁,仿佛還能嗅到小姐的幽香。可仔細看來屋內也是蛛網縱橫,家具破敗不堪。
忽然,劉文發現桌上放著一封信,拿起來,信封上“劉公子啟”幾個字好像還墨跡未幹。打開信封,拿出信來,好一手娟秀的字。隻見信中寫道:“多謝公子守信赴約。想公子已中得功名,但這功名如過眼煙雲不會過於長久。公子可借為官之時造福於民,多積功德。所贈之物,切不可外露,否則會引來殺身之禍。有朝一日,待公子退出官場,可憑此珠造福民間,廣濟眾生,但寶珠的秘密決不可讓他人知曉。琴放在我的臥房裏,進屋就可看到。寶珠置於密處,公子出了房間往右拐,有一條小徑,直通我們見過麵的小亭。亭內有一石幾,你隻要用力轉動石幾,就會在亭後的假山現一密室入口。入得密室,你隻要從雜物中找一燭台,那顆寶珠就藏在燭台裏。公子取得兩樣寶物後可速去。公子日後不要貪戀功名,自會遇難成祥,逢凶化吉。頓首”
劉文讀完信,拿著信,不禁呆了。想:“小姐國色天香,現在卻“人”去樓空,失去了蹤影,想是已經歸入地府,等待投生去了吧?不知今生能否有緣再相聚?可就算相聚又怎能知道是她呢……?“想到此處,不覺傷心湧上心頭。又想到:“受小姐如此重托,這兩樣稀世珍寶,我又能不能保護得住呢……?”一陣胡思亂想之後,決定:既然已經答應人家了,就盡力而為吧。
我們不得不佩服,劉全真是個正人君子。如果換作另外一個人,想的恐怕就不是這些,而是怎樣把寶物變現,用來升官發財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真是那樣,小姐也不會等他幾百年了。
劉文按照小姐信上所說,拿到了寶珠,又返回到房裏取琴。進小姐臥房一看,雖是滿屋塵土,可琴卻是纖塵不染。劉全不禁心內陣陣稱奇。劉全收好了兩樣東西。出了暮園,牽過馬來,衝暮園深施一禮,道:“小姐請放心吧,既然你已經把東西托付給我,我一定會盡量保全的。”說完策馬而去。慢慢的,劉文的背影消失了。再看暮園,已經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過後,暮園隻剩下了一片焦土。
再說劉文趕回老家,與父母相擁而泣。休息一日,就收拾行李,雇了馬車,一並拉了父母回長安去上任去了。劉文仕途順利,一路做官做到了中書侍郎(比宰相小一個級別)。後來,見當朝皇上殘暴專政,百姓怨聲載道,屢屢起來反抗,他雖身居高位,卻改變不了什麼,於是就辭官不做,領著一家老小,回老家隱居去了。他後來又專心醫道,懸壺濟世,憑借精湛的醫術和那顆神奇的寶珠,救人無數。那期間,由於百姓組織起來強烈反抗朝廷,期間又發生了多少慘烈的故事也不得而知,而皇上最後也終於被人取代,一朝天子一朝臣,又有多少大臣在權力鬥爭和江山更替中喪命也不得而知。可劉全卻因及早抽身保得身家性命。劉全謹守諾言,始終把寶物世代相傳,子孫後代也沒有為求榮華富貴而打寶珠主意的。可惜到了*時期,古琴作為“四舊”被抄,被紅衛兵們連同孔子老子等的書籍一同被一場大火燒毀,而寶珠則被指為“迷信之物”被紅衛兵用斧子砸為碎末。可惜這些這兩樣稀世之寶就這樣被毀在一個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的年代。想那已經作古的姑娘和劉文在泉下不知怎樣哀傷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