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大捷雖然讓眾將士們心中有種道不出的感覺,但打心底說還是值得興奮的。
現在部隊之所以表現的這麼頹敗,完全是因為這一戰他們的損失也不小。但是轉念一想,清軍與日軍戰鬥的戰損率是多少?到了他們這邊可是將近1:1的比例。
就這組數據拿出來,也的確值得他們驕傲的,要知道在幾十年後,要是能有個2:1的戰損率,那全國上下都要舉行歡慶的。
無論是那些傷員,還是身心疲憊沒有受傷的士兵,在戰後的總結會上,每一個人都被他們的戰績給驚呆了。
他們竟然打敗了日本人,而且還是以這種形式打敗的日本人。1:1的戰損率,這可是從未有過的結果,還有什麼好鬱悶的呢?
總結會結束之後,部隊士氣一路猛漲,士兵們也總結出了很多種對付日本人的方法,還有一些在戰場上應敵的技巧。
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傳遞,通過部隊與部隊之間的傳遞。即便是沒有趕上戰鬥的202團也是獲益匪淺。
這年代,外敵給人們帶來普遍的感覺便是強大,我們是不可能戰勝他們的。可是現在勝利就這麼擺在眼前,加上部隊又通過實戰總結出了大量的經驗。
一時間,部隊的戰鬥力更是再上一個台階。若是用現在的部隊,去與那些已經被他們殲滅的日軍戰鬥,恐怕戰損率還會在下降一些。
畢竟他們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都占有絕對的優勢,之所以還有這麼高的傷亡率,完全是因為經驗不足所造成的。
沂蒙山。
十幾個外國技工正在緊張的忙碌著,一些士兵或者是工廠的工人不停的來回走動著。
外國技工時而指揮手下幹活,時而親自上陣操縱,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終於完成了最後的檢查工作。
隨著一聲令下,一顆巨大的炮彈,伴隨著一聲巨響。在原定的目標點出發出劇烈的爆炸聲,即便是肉眼也可以清晰的看到,炮彈在爆炸之後所帶來的影響。
即便是身處於幾公裏之外的他們,也能很清晰的感受到炮彈爆炸時所產生的威力,整個大地都在顫抖,炮彈無情的撕開空氣,火藥將他的威力發揮到最大,橘黃色的火團吞噬著一切。
“Effectofawesome,continuetotest!”
一名美國技工通過一些儀器,以及對麵觀測點傳回來的數據,通過對比,發現效果還不錯,直接示意繼續試驗。
緊接著,又是一聲劇大的響聲,一顆炮彈再次鑽入空中,朝著更遠的地方飛去。沒過多久,那邊便再次傳來了爆炸聲。
效果依舊不錯,如此來來回回,反反複複的測試了整整兩天的時間,一共打出去了上百發炮彈。
雖然真正的試驗是要打出去上萬發,甚至更多的炮彈才能找到問題,但是現在他們顯然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試驗。
至少在這上百發的炮彈中,他們找到了一些問題,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隻要在操作的時候盡可能的注意一些,便可避免。
總的來說,這門炮的效果還算是不錯的。
張野斥巨資引進的火炮生產線,終於有了結果,雖然隻是美國技工們根據以前的記憶複製的一門火炮,而且效果也還沒有達到預期。
但是不得不說,即便是這樣的一門火炮,出現在清國也是很讓人震驚的。
120毫米的口徑,最大射程7000米,彈丸重量27KG,彈藥初速200m/sec,高低射界-5°~+15°,水平射界8°。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完美,但他的自身重量卻有足足4噸重,是1897式70毫米步兵炮的十五倍左右。
而運輸這麼一門龐然大物,也是很讓人頭疼的。一匹馬的話,估計也就隻能聽聽馬無奈的叫聲,根本就拉不動。
即便是兩匹馬也不行,若是想不讓馬匹達到最大負荷的話,則至少需要四匹馬來運輸這門火炮,而且還是在好路的前提下,若是到了坡度比較大,或者崎嶇的山路,將會需要更多的馬匹才能將其拉動。
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他們終於完成了這第一門火炮的製造,至於運輸困難的問題,那根本就不是他們該想的事。
他們也隻不過是按照張野的命令去研製大口徑的火炮,不管是抄襲也好,或是自己的想法,隻要能夠造出來火炮就行了。
前前後後經過好幾次的試射,加上這最後一次的完美試射,這門120毫米的榴彈炮終於製作完成了。
伴隨著剩餘的三百多發炮彈,這門炮很快便會被送到戰場上進行試驗。當然了,技術人員也是要跟著去的,他們不僅要記錄數據,還要親自去操炮,繼續對這門火炮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