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的投機智慧38(1 / 3)

第五部分打破常規 案例3·出其不意,渾水才好摸魚

索羅斯是善於在混亂中出奇製勝的高手,在麵對風雲變幻的混亂市場時,眾多的投資者往往表現出不知所措的茫然狀態,但索羅斯卻表現出泰然自若的鎮靜,因為,這個混亂的局麵對於索羅斯來說反倒是一個投資的好時機,他認為市場的動蕩不安、混亂無序是投機者的偏見造成的,而什麼是最好的生財之道,如何在混亂中尋找獲利的機會,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也就是看個人的造化了。他在一本書中這樣寫道:“我著迷於混亂。那正是我生財之道。”索羅斯相信:“投機者的一窩蜂行為並不能用經濟學中的價格供求論去解釋。”

索羅斯於1990年觀察到英國加入新的西歐貨幣體係——彙兌機製,當英國政府宣布這個決策時,索羅斯當時就認定英國此舉是一個巨大的失誤。他的理由是英國的經濟本來就不強大,如果加入了彙兌機製,那將會使英國幾乎同西歐最強大的經濟力量——統一的新德國——聯係在一起,而這種聯係,對於英國來說,將使其完全依賴於德國,從而成為德國的經濟附屬國。雖然英國的原意是在它沒有這種能力的情況下讓其貨幣政策向前邁進一步,以不得已的政策將占主導地位的德國的貨幣政策與其有所相聯係,這個出發點雖然是好的,但政策出台後的後果將是嚴重的。作為這個區域中的經濟最強國,德國將有權決定何種經濟措施對其他西歐國家有利,從這一點上看,索羅斯認為此舉將最終對英國造成致命的打擊。

索羅斯的擔心在不久之後出現了,西歐在1992年遭受了金融危機的重創,而包括大英帝國在內的許多經濟體係都受到了牽連,經濟出現明顯的滑坡。這個時候的英國政府不得不降低其利率來維持其經濟的地位,但是,因為之前英國政府的有關政策是與德國人聯係在一起的,這回德國人並不因為英國政府需要降低利率救急而附和其跟著降低其利率。德國人擔心再次引發類似德國20世紀20年代的經濟恐懼,他們仍然記憶猶新,正是那場史無前例的通貨膨脹而導致了經濟走向崩潰,他們從內心深處懼怕通貨膨脹的再次出現。

最後的結果是:

因為德國不降低其利率,其他歐洲國家也不會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這樣的境況讓英國陷入了削弱其貨幣的危險境地之中,而且貨幣一旦被削弱,則會讓那些袖手旁觀的國家漁翁得利,所以英國陷入了極大的經濟危機之中。然而更為糟糕的是,困窘的經濟情況讓英鎊麵臨日益升值的巨大壓力,英國政府力圖改善其經濟情況,令其出口處於更為有利的狀態,但要達到這個目的,英國政府就必須讓英鎊貶值,而依據當時的彙兌機製條款,英國被迫保持1英鎊兌換2.95德國馬克的比率。而且到1992年夏季過後,英國政府仍然堅持不貶值英鎊,不脫離彙兌機製,他們還想著能在這次風暴中蒙混過關。但喬治·索羅斯知道英國經濟已處於何種風口浪尖的可怕境地,他們不可能繼續保持彙兌機製,他們必定會棄船而逃。

當9月中旬的金融危機正式開始之後,謠言四起,當時最大的謠言就是意大利人要讓裏拉貶值,於是紐約的一大批經紀人蜂擁著拋售了手中的裏拉。到了星期六,也就是9月13日,意大利裏拉果然貶值,但隻是下降了7%,仍然沒有降出彙兌機製條款所規定的限度外。

最後的結果是,當時認定歐洲中央銀行將承諾使其貨幣保持在彙兌機製限度的投資者大賺了一筆;而認定彙兌機製聯盟的國家會超出條款限度而采取行動的,卻損失嚴重。但如果意大利人真的如其所言讓裏拉貶值,則貶值浪潮可能還會再出現第二次……而且這次可能要開始拋售先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