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打破常規 案例1·先投資,後調查
與眾不同的投資方式。
通常來說,鑒於投資市場常常具有利潤與風險並存的特性,一般的投資者往往在投資前都會先做一番詳細嚴謹的調查,經過分析研究後再進行投資。然而,投資大師索羅斯的投資方式卻與眾不同,是先投資,然後再調查,索羅斯的投資方式是這樣的,他常常根據他已有的研究和發現投入投資實踐中,先假設一種發展趨勢,然後按照這個假設先行投入一點資金嚐試是否可行,讓市場的發展來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正確。如果假設在投資市場中的運行是行之有效的,索羅斯就會繼續注入巨大的資金,如果假設在實際的投資市場中是不可行的,他則會毫不猶豫地撤銷投資,盡量減少資金的損失。索羅斯的習慣是,努力尋找可以將假設發展為事實,並盡力讓投資的每一個機會都有所回報。他蠻自信地說:“我的操作方式是,提出一個觀點,然後在市場中去檢驗。”
索羅斯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其良好的思維模式,因為要想得出一個趨勢的結論是需要時間進行分析的,特別是要準確地在這一發展的趨勢中把握住趨勢的臨界點的話,則需要更為精辟的見解,是確切把握逆流而上的安全時刻,否則就會在逆轉的市場趨勢中失去掙錢的大好機會。索羅斯認為人類的認識總是存在著不同形式的缺陷,在某一特定時段內投資者無論是什麼樣的假設的想法都存在不正確的可能,也就是說這種假設是基於假設中必然存在的某些缺陷的基礎之上。投資成功的關鍵是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尋找對自己極為有利的重要的缺陷突破點,並不斷關注這個缺陷對投資行為的影響。當索羅斯與羅傑斯開創了量子基金公司時,他們是各司其職的,羅傑斯充當分析師,索羅斯則是決策者,他們遵循先投資,後考察的投資線路,索羅斯投資在先,羅傑斯考察在後。
摩根·斯坦利公司的柏榮·文曾經總結索羅斯的投資技巧,說:“喬治的天才之處在於他有某種規則,他能很實際地觀察市場,並且知道哪些力量會影響股市價格。他懂得市場的理性方麵和非理性方麵,他知道自己並非一貫正確。當他正確而且確實可以利用機會時,他會采取有力行動;當他錯了的時候,他會盡量減少損失……當他確信自己正確時,他會表現得十分自信,正如他在1992年英國貨幣危機中一樣。”
索羅斯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對金融市場的敏銳直覺,他的直覺源於對變化莫測股市的深厚洞察力。這個直覺,不是倫敦經濟學院的一門必修課程,不是在學校裏所能學習得到的知識,它是一種天賦,並不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擁有。所以,他的倫敦夥伴文德嘉·阿斯塔曾經直截了當地指出了索羅斯成功的關鍵:“他成功的關鍵在於他的心理學層麵。他了解群居本能。他像一個商品銷售商,知道人們當下喜愛什麼商品。”
索羅斯在進行假設投資時是通過測試、試探進行的,而不是隨意地以一種粗枝大葉的方式進行,所以他會通過各種方式力圖驗證他認為是正確的假設是否確切可行。而事實上,在驗證以這種方式來進行投資是否正確時,他會先提出一種假說,再以此為基礎,然後決定投資股份的比例,再去觀察這種假說是否被市場證實可行,如果有效可行,他就會增加這種股票的比例。所以他所持有的份額有多少,則表明他對該股票的自信程度就會有多少。如果這種假設無效或無法實行下去,他將義無反顧地抽出他的投資。
索羅斯最喜歡的戰略就是在市場上“找感覺”,然而,索羅斯隻是偶爾使用這種技巧。他在20世紀80年代與馬龜茲共事的時候甚至沒有告訴馬龜茲他這方麵的投資技巧,最後在經過兩人的相互溝通並充分討論之後,決定實施冒險嚐試,正如馬龜茲的回憶:“喬治過去常說‘先投資後觀察’。它的意思是,形成一種假說,進行基礎性投資,去檢驗這種假說。由市場來證實你到底是對還是錯。”
決定實施冒險嚐試的時候,馬龜茲設計了一個受影響程度和損失程度均較小的方案,留出了大部分的股份性投資的大量資金。
索羅斯表示,如果他想買3億美元的股份,一開始,就隻會投入5000美元;馬龜茲表示先投資,然後去觀察。
索羅斯回答說,“不過,我得先感受一下市場情況怎樣。我想看看,作為一個拋售者,我的感覺怎樣。如果感覺很好,很容易把這些公債拋售出去,那麼,我會更想成為一個購買者。但是,如果這些公債實在難以拋售,我不能肯定我會做一個購買者。”
索羅斯說:“從一開始就決定承擔多大的風險,這是艱難的判斷,但不要一下子就提上太大的風險。不要第一次就入市太深,從小開始,如果進展順利,再加嘛。”這就是索羅斯的高明之處,這也是他不同於其他投資者的投資風格。雖然索羅斯的方法不見得一定管用,但是先投資、後調查的方法可以更精準的方式給他指示,引導他到現場,告訴他時機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