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初的一天,在紐約摩根士丹利兒童醫院,外科醫生使用MRI掃描數據和3D打印技術,複製了一顆孩子的心髒,挽救了僅僅兩周大的嬰兒。
這一手術的關鍵在於,寶寶的心髒有不同尋常的孔洞,而且心室的結構異常,手術非常複雜和危險。過去做類似這樣的手術,外科醫生首先得打開胸腔,暫時停止病患的心髒跳動,等仔細檢查了病體之後,再決定手術方案。如此複雜的手術隻要出現一點點疏忽,嬰兒就無法活下來。
但是現在利用3D技術,外科醫生可以通過事先打印出來的“心髒”進行研究,就像擁有一個線路圖那樣,一步一步地指導醫生如何維修寶寶的心髒,並一次性地完成手術。這一高科技智能型生物醫學,完全改變了嬰兒冠心病患以往的“遊戲”規則,美國無疑走在了開拓者的前列。
目前由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戰略計劃——工業4.0(Industrial 4.0)項目,獲得了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以及聯邦經濟技術部的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利用水力及蒸汽的力量作動力源;第二次工業革命,則使用電力為大生產提供動力;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使用電子設備及信息技術開展自動化的製造。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利用效率和人體工程學的智慧工廠,以及客戶和業務合作夥伴在業務和價值流程的整合。簡單來說就是3D打印、智能化生產、複合材料和互聯網。人類當前麵臨空前的全球能源與資源危機、全球生態與環境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的多重挑戰,由此引發的綠色工業革命,其實質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生產率,大幅度地降低汙染排放,經濟增長與不可再生資源要素全麵脫鉤,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脫鉤,這就是所謂的“工業4.0”,也叫“第四次工業革命”。
目前這一波的4.0工業革命,已經從意大利的北部流傳到了奧地利、瑞士北部、法國東部和以色列,組成了第四代工業革命的領頭人。在2013年4月8日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工業4.0工作小組提出了最終報告,向德國聯邦政府提出工業4.0的實施建議,由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的Siegfried Dais以及德國科學院的科格曼負責。
美國當然不甘落入其後,被人熟知的智能製造領導聯盟也發起了倡議,將致力於未來的製造行業研究工作。智能製造領導聯盟是一個非盈利組織,包括製造業、製造商聯盟、大學、政府機構和實驗室。他們的目標旨在指導製造業的股東們聯合研發協作,實現及宣傳能促進廣泛適用於製造業智能開發的方法、標準、平台和共享基礎設施。摩根士丹利兒童醫院的高科技智能型生物醫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也開始了名為“工業互聯網”的研究,他們的目標是將兩個變革所帶來的優勢融合在一起:由工業革命所涉及的眾多機器、設備及網絡化的優勢,以及近來由互聯網變革所帶來的運算、信息和通信係統的強大優勢,利用互聯網將上述優勢結合起來。
中國正處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準確把握全球化的新機遇,在開放條件下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中國也可以發展4.0工業革命,因為我們具備了龐大的網絡開發基礎,能夠趕上這趟工業革命的快車,用新的網絡技術不斷向高科技領域進軍,總有一天全世界的財富會向著中國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