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正確看待金錢(3)(1 / 2)

日央行日本銀行行長白川方明

白川方明,日本經濟學家,東京大學經濟學係畢業,1972年加入日本銀行,隨後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2008年4月9日,日本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表決通過由時任日本銀行副行長和代理行長的白川方明出任行長。

在此之前,2006年7月,白川方明獲聘京都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2002年7月,出任日本銀行理事。2000年6月,擔任日央行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顧問。1998年4月,擔任金融市場部主任顧問。1997年12月,擔任信貸和市場管理部主任顧問。

【回溯曆史】

中國現存最早的錢幣學著作

我國錢幣學遺產非常豐富,早在一千四五百年前就有了錢幣學的專著,但是北宋以前的錢幣學著作均已失傳。幸存於今的最早錢幣古譜當推南宋洪遵《泉誌》一書。

懂得與他人分享金錢

一個完美的成功者,不僅僅是自己能夠積極地去創造財富,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一顆博大的胸懷,不斷地給別人幫助,讓金錢大放光彩,讓人生變得更有價值。

洛克菲勒家族就有把財富和別分享的良好傳統,這個家族擁有的世界上最大的跨國石油公司,實力相當雄厚。在洛克菲勒晚年的時候已先後分散了上億的巨款,分別捐給學校、醫院、養老院等,並建了一個龐大的慈善機構。

老洛克費勒的兒子小洛克菲勒也像他父親一樣熱衷於慈善事業,一次他去南方黑人學校考察,回來後就和父親商量,建議創辦教育委員會,老洛克菲勒二話沒說就給了他1000萬美元,後來又捐贈了3100萬美元,這個善舉讓無數人受益。

有一句名言說:“人並非為獲取而給予;給予本身即是無與倫比的歡樂。”當你給予別人幫助時,自己也將獲得快樂和滿足。

給予,才可以獲得。隻有懂得幫助別人的人,別人才有可能在自己也需要幫助時,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給予是一種美德,給予別人,更是一種幸福。

給予與獲得是相互的,這就如物理學中力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你給予別人,日後才有可能獲得別人的回報。一個“隻進不出”的人是被大家所唾棄的,當他遇到困難時,定會眾叛親離。吝嗇成性的人,即使一時獲得了成功,也會臭名遠揚。俗話說,“失道者寡助”,這樣到自己遇到困難時就是“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有一位老太太,自己一個人生活。住著很破舊的房子,吃穿都十分簡單。然而,令很多人都無法置信的是,這位老太太居然有一筆“巨款”,她將自己十餘年來收破爛、揀垃圾所積攢的錢,捐給了一所希望小學。並且,這十餘年間,她不斷地為街道做義工。

當人們問及這位老太太“為什麼不拿錢改善自己的生活”時,老太太說:“幫助別人,我覺得很快樂。我一個人生活,常常感覺孤獨,可是,自從我常常幫助別人以後,我就覺得充實多了,這十多年來我幾乎很少生病,和我心情愉快是分不開的。我這麼大年紀了,吃得好或是吃得差、穿得好或是穿得差,都沒有關係。把這些錢用來幫助那些可憐的孩子,我覺得更有意義。”

的確,奉獻、給予,讓平凡的人生變得不平凡,讓原本卑微的生命變得高大起來,也讓自己獲得了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悅。給予,是一種美德,一種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並將之發揚光大的美德。當愛的接力棒代代相傳時,我們便給予了金錢耀眼的光芒,這個世界也必將更加美好,我們的人生也將大放異彩。

【世界銀行家】

美國德州A&M大學傑出人才獎獲得者田國強

田國強1980年獲得華中理工大學數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1年於A&M大學破格提前提升為副教授並獲得終生任期教授資格,並為德國康思藤斯大學客座教授;1995年被提前提升為終身任期正教授。

現為德州A&M大學經濟係教授、民營企業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與經濟研究所顧問,同時也是香港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大學等大學的兼職教授,曾任清華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