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樹立正確的理財觀(1)(1 / 3)

理財越早,收益越好

當今社會競爭非常激烈,人人都麵臨著機遇和挑戰:一方麵是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人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麵是物價指數連續走高的影響,這些因素讓我們想不理財都不行。讓我們想想,要是別人的財富與日俱增,而我們自己卻始終處在財富的低級層次,整天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擔心的話,你心裏是什麼滋味?其實,也許你的收入並不高,可是隻要你能將它們做個合理的規劃和用途,那麼,我想你也會在生活中過得快樂。這就告訴我們:在現代社會,理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特別是中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理財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理財觀。我們要知道善於理財很重要,也許你會認為自己現在還沒有多少錢,根本沒必要去理財。事實上,我們更應學會科學理財,這樣才能把我們平時的零用錢精心規劃、合理安排。說得更通俗點,即使粗茶淡飯,也應該要有一個營養搭配。所以,個人理財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

理財的實際就是善於用錢,使我們的財務收支狀況處於最佳狀態,從而提高個人的生活質量。我們可以打個這樣的比方:理財和整理房間有一定的類似之處。如果我們擁有一套大房子,自然需要收拾整理。當然,要是房子的空間狹小,則在精心收拾和整理下才能整理出足夠的空間容納東西。對我們來說,要是房子的人均空間越少,也就越需要整理和合理的規劃安排,否則會淩亂不堪。對於我們理財來說,當我們可支配的資金越少時,就越需要我們通過精心安排,把這些有限的錢用得恰到好處。所以,要想合理規劃和運用自己的錢財,就要掌握合理的理財方法。

科學理財主要包括兩個方麵:賺錢和花錢。賺錢就是如何積累財富,讓我們能夠得到錢。而花錢則是如何用最少的錢獲取最好的服務和最大的滿足。

我們要理財,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理財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有投資理財的方法和工具,並且掌握好時間。一般而言,早投資多回報,早理財早受益。

下麵舉例說明這一點:

有兩位中學生小明和小王,他們是好朋友,每天一起上學,一起回家,每天都能夠得到10元零花錢,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小明一開始就把零花錢先存一部分,並最終將錢存進了銀行。而小王沒有像小明那樣一開始就存錢,總覺得自己沒錢的時候可以找家長要,到了月底一分錢也沒有剩下。

結果一月下來,小明的銀行卡裏麵已經存有100多元了,而小王卻一分錢也沒有。過了一年的時間,小明的存款已經有1200多元了。這對於我們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我們可以用這些錢去買我們想要的東西,也可以為家長減輕負擔。但是小王呢?不僅一分錢沒有存下來,而且想買自己喜歡東西的時候還要向家長要錢。

由此可見,從小我們就學會理財是多麼的重要,也可以看出投資的時間越早,回報率越高。因此,我們要想及早成為一名聰明的理財者,就要清醒地認識到理財的重要性,並且要盡早進行理財,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回報。

【世界銀行家】

世界銀行前行長沃爾芬森

詹姆斯·戴維·沃爾芬森,1933年12月生於澳大利亞,獲悉尼大學學士學位和法學士學位。後移居美國,獲哈佛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早期在發展中國家作了許多投資銀行生意。

沃爾芬森是紐約華爾街的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投資銀行家。他成功地使自己的公司——詹姆斯·戴維·沃爾芬森公司發展成一個強大的投資銀行集團,年度營業額高達100億美元。

1990年任華盛頓地區肯尼迪藝術中心總裁;1995年6月任世界銀行行長;1999年9月,世界銀行董事會一致通過對沃爾芬森連任行長的提名;2005年5月31日卸任。

【回溯曆史】

中國最早的紙幣

關於中國最早的紙幣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鹹平元年(公元998年)前後在四川地區民間出現最早的紙幣“交子”。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但是曆史學界的專家認為當時的“交子”相當於現在的“支票”,最主要的是沒有大規模流通;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在杭州出現的“會子”才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更是中國最早的紙幣。

理財的三點意義

在現代社會,我們隨著自身年齡的不斷增長,對於財富的需求也逐漸增加。首先是我們學習的開支越來越大,除了正常的學費外,我們還要買很多的課外書,參加一些培訓班,那麼,這些錢從何而來呢?當然,靠我們自己還是最好的。如果我們單純地想著有父母掏錢,那就太不應該了。所以,我們也應該學會理財,這對我們的將來是很有裨益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工資並不一定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即使有增長,可能也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夠開支,因為年齡越大,需要開支的地方就越多。另外,物價也是在不斷上漲的。特別是年輕人,在出門的時候看見喜歡的東西就想買,可是有的時候因為口袋裏沒有錢隻能對著想要的東西望而卻步。所以說,做好理財,儲備一定的資金是很有必要的,其實理財和我們衣、食、住、行一樣,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