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瑟·米歇爾(3 / 3)

不過小方塊已經沒電了,海瑟按照記憶中的方法充電,並且梳理著那些陌生的記憶。

總結一下,這是一個科技先進、資訊發達,以及思想開放的年代,地球沒有如那些“預言家”所言,在2000年迎來世界末日,相反,一切都在蓬勃發展,包括電影業。

奧斯卡都舉辦到第82屆了啊,海瑟感慨。

“海瑟·米歇爾”出生於法國裏昂,七歲那年父母離婚後母親帶著她改嫁到美國,因為參加一次大型戶外音樂節被星探發掘,跟一家叫img的模特兒經紀公司簽約,並且搬來洛杉磯跟她那個經常出差、大部份時間都不在家裏的姨媽同住。

目前她二十歲,入行已經兩年,起初因為臉蛋受到高度關注,被看好為時尚界的明日之星,但隨著時間推移,平平的業務能力使大家對她失去了期待,幾個月前勉強還能接到為大牌走秀的工作,現在卻隻能為三四線的雜誌和品牌拍攝,跟經紀人的關係也很僵硬。

說實話在這行擁有硬件的人,隻要願意努力,整體實力總不會差勁得去哪兒,可原主偏偏是那種沒什麼衝勁和目標的人,台步走不好,連硬照也拍不好。

她快要被放棄了——一邊充電一邊翻著短訊箱的海瑟得出了這個結論。

如此困境讓她的腦袋又開始了隱隱作痛,好在她上輩子也是個見慣大風浪的人了,穿越對她的打擊雖大,卻未到難以接受,何況她對原來的生活並沒有什麼留戀。

她前世的名字叫“索菲亞·米歇爾”,也是法國人——米歇爾是一個很地道也很常見的法語姓氏。

她是個演員,或者說,曾經是個演員。

索菲亞·米歇爾出生於演藝世家,父母都是著名的演員,因此她在很小的時候便以童星出道,真正走紅是在十五歲那一年演了一部戰爭電影的女配角。

那部電影讓她以驚人的年紀撈到了國內的電影獎項,國外的製片商開始注意到這名要美貌有美貌、要演技有演技的少女,自此之後片約陸續有來,她的發展重心也遷移到好萊塢去。

但是四、五十年代的影壇競爭何其激烈?特別是女演員,伊莉莎白·泰勒、奧黛麗·赫本、英格麗·褒曼……一個初出茅廬的女演員要在這些巨星之間立足,談何容易,而索菲亞幾乎做到了。

然而童星出道的演員大多沒有好下場,索菲亞也不能幸免。

她並沒有在大眾的期待裏長成亭亭玉立的美女,相反,本來柔和的麵部線條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硬朗,失去昔日的靈氣,從人見人愛的小仙女變成沒什麼特色的普通美女。

人們說,索菲亞就像一朵玫瑰,在燦爛的開花期後迅速凋謝。

她失去了觀眾的喜愛,演藝圈就是一個這麼殘酷的圈子,當你沒有觀眾緣,製片商也不想要你。

後來更是因為一個讓她後悔終生的決定,被迫淡出了演藝圈。所以樂觀的想,她現在變得更年輕更貌美了,這總不是壞事。

海瑟繼續往下翻,確認自己沒有漏掉什麼重要的訊息,就發現原主在半年前發了一條訊息給一個叫“leo”的人。

——我們能見一麵嗎?

對方沒有回覆,對話框裏也沒有別的聊天紀錄,像是發錯了對象,沒把“leo”跟原主某位有名的前男友聯係起來的海瑟因此並未放在心上。

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她的經紀人在她昏睡的這段時間裏,給她打了十二通電話。

他們的關係本來就不好,這回恐怕她要凶多吉少了。

海瑟認命的歎了一口氣,撥出經紀人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