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榮不敢再擁有射日神弓,把它又恭恭敬敬,歸還給了文清。
文清手摸射日神弓,仿佛在撫摸哲別絲綢緞般的嬌軀,身上,11個女人的信物都彙齊了:
玉佩、戒指、竹哨子、暴雨梨花針、麵巾、青缸劍、天蠶寶甲、金刀、魚腸劍、射日弓、傳國玉璽。
##################################################
5月12日。
文清在帝都洛陽,拜祭天地,拜祭皇陵,然後正式登基稱帝,是為大漢帝國-----文帝......
九州大陸,經過分分合合,打打殺殺,再次歸為一統。
至於台灣。
文清最後還是放棄了收複台灣,畢竟那也是傅氏一脈,就讓那裏,成為勇慶太子那一脈的延續吧,況且,之前在洛陽石舫,自己也答應過相健王子......
##################################################
因王麗華,文清留下王氏一族......
因趙雲,文清留下趙氏一族......
因司馬艾、司馬貂蟬,文清留下司馬氏一族......
王氏一族雖然在朝堂之上沒落,但在九州大陸上繁衍升息,後來成為九州大陸三大姓氏之一。
契丹耶律氏卻在曆史的長河中,逐漸消失,後來大部分人成為蒙古族人,也為後來蒙古的崛起,作出了貢獻。
朝鮮金氏的大部分族人,後來和靺鞨一同並入了女真部落,為再後來的滿族崛起,奠定了基礎。
後來文清重新整理了百家姓,排序部分先後,至少有113姓出現在九州爭霸的舞台上,分別為:
趙、錢、孫、李、傅
周、鄭、王、蔣、韓
楊、朱、秦、尤、許
呂、施、張、孔、曹
金、魏、謝、鄒、雲
蘇、彭、魯、馬、花
鮑、史、唐、薛、雷
湯、郝、常、樂、時
顧、孟、黃、穆、蕭
戴、宋、項、董、杜
阮、童、鍾、徐、高
邢、蔡、淩、解、丁
鄧、鬱、單、石、龔
裴、段、侯、劉、白
索、扈、燕、關、嶽
鐵、荊、多、鳩、鬆
柴、曇、武、丘、譚
連、樊、牛、史、藍
俞、佟、洪、林、沈
陳、風、崔、管
屈突、皇甫、夏侯、司馬
耶律、諸葛、歐陽、尉遲、公孫
公冶,慕容、拓拔、呼延、獨孤
新的大漢帝國13大世家:
朱姓、劉姓、孔姓、魏姓、秦姓、張姓、常姓、諸葛、女真金姓、獨孤、蒙古鐵姓、西夏和中原的李姓、唐姓。
##################################################
文清統一天下時,桃園八義,除了文清,還剩下5人:魏直成、秦叔寶、張飛、張良、諸葛。
13鐵衛,陣亡了5個,還剩下8人:荊軻、智深、武鬆、虛竹、朱剛烈、趙雲、燕青、張清。
瓦崗兄弟23人,最後剩下了5人:魏直成、秦叔寶、尤俊達、王君可、史大奈。
梁山58兄弟,最後剩下了8人:小李廣-花榮、小旋風-柴進、沒羽箭-張清、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風-李逵、活閻羅-阮小七、顧大嫂、鼓上蚤-時遷。
文清最開始到達奉天時,東王身邊的得力幹將,最後,也隻剩下了5人:劉成溫、金弼術、徐士績、嶽雲鵬、多睿鐸。
文清在進入禁軍鐵一團之前的鐵一團將士,最後剩下了劉誌噲、呼延灼、鄒淵、李應、董平、朱仝、李俊、童猛8人。
猛虎團剩下了孫立,飛鷹團剩下了淩振。
大漢帝國傅君峰時期的一位大將軍王加上8位大將軍---武相劉光武、東王、南王、西王、北王、司馬述、獨孤如願、劉光仁、劉成裕,以及後來加封的獨孤如嚴、常羽春,一共11個人,去世了8位,最後隻剩下了東王、南王、劉成裕三個人。
在文清登基當天,大赦天下,分封有功之臣,授予了36位王侯:
劉成裕繼承了原大漢帝國武相劉光武魯王的爵位。
朱寬公被封為明王。
義慶王子和全慶王子,繼承了西王和北王的爵位,南王則把自己的爵位,傳給了茂慶王子。
其他6大重臣劉成溫、魏直成、張良、諸葛、孔雲書、朱玉宏加上獨孤衛青、金弼術、秦叔寶、張飛、孔孟嚐共11人,封為公侯。
除去三個傅姓王爺外,公侯以上,共有13人。
常茂、多睿鐸、徐士績、李逵、嶽雲鵬5大旗主加上水師大都督孔孟衝、禁軍主將劉誌噲、7人,封為伯侯。另外,朝鮮王金喜陽、鐵拖雷、吐蕃王、西夏王李承道、耶律阮5人自請降為伯侯,也獲得了文清的認可。
這樣加起來,有12位伯侯。
其他軍中主要將領:李廣、尤俊達、馬孟起、馬孟岱、以及為文清爭奪天下作出貢獻的李輔國、唐元平、李仙之、鐵闊台等8人,被封為子侯。
追封常羽春為開平王,追封多睿袞睿武王,追封徐天德為中山王,追封關勝為漢壽公,追封白武起為武安伯。
同時,文清頒發了58塊免死鐵券:
1、8大鐵衛中的7大鐵衛:荊軻、智深、武鬆、朱剛烈、虛竹、張清、燕青。
2、桃園8義中的5義:魏直成、秦叔寶、張飛、張良、諸葛。
3、八大重臣中的另外5人:朱寬公、劉成裕、孔雲書、劉成溫、朱玉宏。
4、八大旗主、副旗主中的10人:獨孤衛青、劉誌噲、常茂、多睿鐸、徐士績、李逵、嶽雲鵬、李廣、尤俊達、馬孟起、馬孟岱。
5、八旗軍中的其他14位將領:孫立、鄒淵、呼延灼、李應、孫新、董平、花榮、王君可、淩振、朱仝、夏侯元讓、史大奈、鬱保四、王定六。
6、水軍6位主要將領:孔孟衝、李俊、柴進、阮小七、童猛。
7、其他11人:金弼術、孔孟嚐、喬峰、孔雲明、戴宗、時遷、李輔國、鐵拖雷、唐元平、李仙之、施尊侯、獨孤玉若。
從上述的名單中不難看出,文清在洛陽二婚時的桃園85義,活下來的43人,肯定都拿到了免死鐵券,其中秦叔寶、張飛、劉誌噲等23人,更是拿到了先帝傅君峰和文清頒發的兩塊免死鐵券!
另外,八旗軍中,也不是所有的軍級將領,都拿到了免死鐵券,隻有4個人,得到了這一殊榮:獨孤衛青、李廣、馬孟起、夏侯元讓。
以獨孤衛青代表的獨孤家滿門忠烈,而且在文清統一江南的過程中,力促南王獻出西蜀,軍中的獨孤家四姐妹、獨孤延福也是屢立戰功,前後還陣亡了獨孤玉定、獨孤玉翠兩姐妹,得到兩塊免死鐵券,當不為過。
李廣守衛雁門關30年,獻出雁門關,理當得到一塊免死鐵券。
馬孟起率4萬西北軍歸順,得到一塊免死鐵券,自然不在話下。
夏侯元讓幾次暗中支持文清,更是在關鍵時刻,放走了劉成表等人,促成和平解決太原、洛陽,得到一塊免死鐵券,也理所應當。
其他幾個特殊的人物,金弼術、孔孟嚐、孔雲明就不用說了。
喬峰是因為長葉林馳援、滄州護駕、西域護駕、和平解決契丹西部草原。
李輔國是因為協助李黃蓉奪取了西夏政權。
鐵拖雷是因為主動讓蒙古與東北結盟。
唐元平是代表唐門得的,他們唐家,不但協助南王守住了西蜀,還提供了上千名唐門工匠給東北,在遂寧還救了文清一命,其中唐13、唐14更是為護衛文清而死。
李仙之不是因為文清對長今的補償,李仙之最大的兩個功績,是協助文清二回洛陽和舟山大海戰對東北水師的無條件支持!
最後一位施尊侯,是最特別的,因為他現在在台灣!施尊侯在文清整個爭霸天下的過程中,隻發揮過一次作用,那就是舟山海戰,但這一次就夠了,足以名垂青史!
當然,象文清的八個老婆,就沒必要再發免死鐵券了。
鐵闊台和茂慶、義慶、全慶王子,雖然封侯、封王,卻沒有拿到免死鐵券。
而軍中另外3位上將軍級的將領---鐵爾博、裴元慶、劉成勃,以及另外兩位不是上將軍的副旗主---劉誌夫和劉誌禁,則既沒有封侯,也沒有獲得免死鐵券,他們為文清爭霸天下,也作出了各自的貢獻,但比起前麵這些人,還是有或多或少的差距,文清給了他們軍中的地位,他們已經很滿足了。
魔宗大喇嘛,在文清奪取天下,登基的那一天,在夜裏實現飛升,契丹草原上的很多百姓,都目睹了一道棕色的光芒,直奔北鬥七星而去,五年後的同一日,留在雪山靜修的喇嘛二,也實現了飛升,而逍遙子則選擇留在了凡間,和李滄海逍遙百年。
鬼穀子和李秋水、東王和雪琴公主,都雙雙攜手,共度百年。
隱居的朱元晦在其70歲時去世,正是文清從雪山安全返回金州的那一年,也就是太平公主在南京夫子廟見過朱元晦的那一年。
鐵木陀、唐三少、洪七公等老一輩武林人士,在文清登基後的幾年內,也相繼去世。
南王後來,把真武劍,贈給了虛竹,虛竹則把它傳給了張翠山和素素的兒子---張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