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學士文集》正式出版,對我市文藝界來說是一件大事,對思想理論界來說亦是一件好事;它的出版發行必將促進我市學術思想更加繁榮昌盛。
學士在文集付梓之際,約我寫一篇序言,我是深感為難。學士文學修養比我高,文字功底比我深,為這樣的一位文人寫序,確有班門弄斧之嫌;又想,幾十年的老朋友了,我對他是那樣的熟悉,又是那樣的了解,也不能不說幾句了。
幾十年的交往中,我深感學士既有文才又有人才更有品德,是一位難得的大好人。他天性聰慧,多才多藝,能彈能唱,能寫能講,在學生時代就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人,是眾多學子中的佼佼者。正因為如此,中師畢業後即留校工作,繼而去邊遠縣城中學執教。由於他的出色表現,不久即進入政界,從事宣教係統行政領導工作。這一幹就是幾十年,期間擔任過宣傳科長,文化館長,文教局副局長,文聯主席等職,一步一個腳印的踐行著人生的軌跡,留下了許多驕人的政績。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他先天稟賦優良,後天刻苦鑽研,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功底,寫起文章來自然是淩雲健筆意從橫,文章已滿行人耳。
選入文集的文學作品,真可謂篇篇精品,字字珠璣,讀來令人受益,讓人神往,使人愛不釋手;學士文采飛揚,滿腹經綸,不管小說,散文,報告文學,都是天織雲錦,華美精妙,渾成自然;他的文學作品發自胸中,像風樣勁吹,像泉水樣奔放,特別是他的詩歌,散文,感心動耳,蕩氣回腸,讀來幾乎使人沒有喘息的機會。
學士為人豪爽,對人坦誠。處順境而不張揚,遇逆境從不氣餒。淡泊明誌,清淨寡欲,具有典型的詩人氣質。他活潑中蘊含沉靜,隨和中凝聚持重,爽快中包容謙虛,談吐中富有哲理。他見下,故能致其高;見不足,故能成其賢,是一個很容易和人交流和溝通的人。他不因見其高而仰,視其底而輕,因此,便有了許多知己,便有了許多摯友,他經常是談笑有鴻儒,往來見白丁。
學士近年來喜歡上了收藏,更熱衷於對玉器的研究。玉,堅貞、高雅、純潔、通靈。崇尚玉是華夏民族古老而又傳統的美德,這從一個側麵也反映了他的性格。
《蔡學士文集》是一部30多萬字的鴻篇巨著,內容涉及麵很廣,要做全麵的論述,是比較困難的,我隻能就自己讀後的感想談些看法。
學士是一個具有理想又有抱負的人,不管遇到什麼逆境,他總是充滿著信心,充滿著希望。他在《六盤山霧》中寫道:“升騰、下降、下降、升騰。六盤山總是那麼清醒,一絲未動,挺立於一片蒼茫。”應該說,這是他堅定信念的最好寫照。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為他的文學創作注入了活力,給他神奇的筆插上了翅膀。他深入基層,走訪群眾,把一篇又一篇充滿激情的報告文學奉獻給讀者。
《l 993.平涼大振起》中,作者以其火辣辣的筆,描寫了為舊城改造、傾注了全力的領導、幹部和群眾。使人們看到,《兩通兩達》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它自身的內容。當我們盛讚今天市容麵貌的大改變時,當年那一個個鮮活的事例,那一張張熟悉的麵孔,總在人們的記憶裏翻新。
他的報告文學幾乎涉及了我市的各個方麵。他寫過柳萬貴、胡正興、馬寶平、劉久經、任曉忠、李誌信、陳信義、賈萬善、毛鴻遠、潘忠等眾多英雄模範人物,盡管他們中的多數人已離開了原有的工作崗位,但他們在改革開放初期為平涼經濟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卻是人們無法忘記的。
學士是一個熱愛祖國,也熱愛自己家鄉的人。他的好多散文寫到了平涼的山山水水,寫到了家鄉的名勝古跡。他的散文清新綺麗、仟穠深沉,雋永有味,內涵深邃,真真切切地表現出了一個作家對家鄉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