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具有市場經濟意識的科學家
記北大方正集團技術研究院院長王選
提起王選,要先掂掂這些頭銜的份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勞動模範
再掂掂這些榮譽的份量:中國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中國十大專利發明創建金笑,兩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表彰項目特等笑,首屆畢升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正是因為他的貢獻,人們稱他為“當代畢升”、“漢字激光照排之父”。
王選本人的名片上,卻隻有“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幾個字。
漢字激光照排係統是個奇跡,王選本人也是個奇跡。
人的命運是選擇的結果。沒有王選一次次高瞻遠矚的選擇,就不會有王選的奇跡。
對計算機專業的選擇,成了王選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而獨辟蹊徑選擇漢字激光照排係統的研究,則使王選走向了成功。
1954年,王選從上海南洋模範學校跨入北京大學數學係。1956年,王選開始麵臨專業的選擇,數學係的三個專業中,新興的計算機專業選擇的人最少,沒有一套像樣的教材,更沒有一套完備的教學體係。但王選認定,計算機將會在未來的社會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越是新生事物,越能有大的發展與創造的空間,王選選擇了這一領域。
這一“選”,確定了王選的人生道路。公元1048年前後,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中國人在世界印刷史上有著輝煌的一頁。900年後,世界範圍的科技革命已把印刷米帶進了電子時代,印刷術開始使用和電腦相連的照排技術,並迅速淘汰了漢字,實現了書報自動排版。而畢升的後代們卻依然羈絆於浩繁的漢字,沿著以火熔鉛,以鉛鑄字,以字排版,以活版印刷的衣缽。
1975年,國家關於高科技領域的“748”工程頒布了,這好像給病中的王選注射了一針興奮劑。使他心中的報國夢有了實現的機會。他選擇了其中技術難度最大、應用前素最誘人的漢字精密照排項目,提出跨越第二代、第三代照排係統,直接研製第四代照排係統。這在國際上尚無先例。
1976年,王選及合作者們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獲得了獨特的成果——高分辨率字形信息壓縮和高速複原技術,解決了世界上最複雜的文字——漢字的信息存儲難題。這項技術的出現,讓漢字的主人再一次在世界上擁有了發明權。歐洲人在1982年特設置了專利,世界承認了這一成果。
選擇推廣漢字激光照排係統,王選的目標是讓這項技術達福社會。
盡管漢字激光照排係統頻頻獲獎,但王選心中仍無滿足感、成就感。他深知如果用國家的錢搞出的應用性成果不能成為商品推廣應用,成果就等於零。一項科研成果,特別是應用性項目,不管將來有多大的效益,眼前有多大的名聲;隻要沒有走出實驗室,沒有跳下展覽台,那它的成果不過是海市蜃樓,其價格等於零,而科技人員,就覺得欠了國家的債。
70年代末80年代初,許多人在忙於搞理論,寫論文,提職稱,搞科技推廣在當時看來是出力不討好,與知識分子的清高更是不協調。而對國家的負債感,驅使王選做出一個選擇:將研究成果商品化,使之創達出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987年5月22日,《經濟日報》用此係統排出世界上第一張整版輸入的中文報紙。12月,該係統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文激光照排係統在技術上和商品化程度上,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王選此時的思考,從商品到了產業。現代科學家需要的不應僅僅是一排排耀眼的獎杯和一本本論文,還應是工業界的巨變,是完美的商品,是一個新興的產業。
1988年,新成立的北大新技術公司(北大方正的前身)成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企業,開始從事激光照排係統的生產、銷售和服務工作,並很快成為推廣國產激光照排係統的主力軍。王選此時就擲地有聲:北大出來了一批有科學頭腦的辦企業者,我們應是有市場經濟的科學家。他毫不猶豫地做著許多市場方麵的事情:講解技術,溝通應用。
引導用戶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是北大方正集團的特色,他們一次又一次掀起推廣高潮。
1988年至1991年,全國絕大多數省地市鈒以上的報紙都完成了激光照排的改革,完成了“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革命;1991年至1992年在報界推廣膠印印刷網絡化;1992年以後推廣報紙彩色印刷;1995年開始推廣綜合新聞業務網絡係統;1997年進軍海外日文市場成功。1998年3月,王選親自上台介紹方正文傑激光打印機是方正集團科研十年精華,目前具有世界最領先技術的新產品。
作為方正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作為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王選為方正選擇了正確的技術道路,推出了一項項新技術,這些新技術又通過方正集團的推廣,成為商品,成為財富。
在王選的提包裏,總有幾張用方正係統排版印刷的報紙,他很少看內容,眼裏全是報版樣式、字體、線條的變化。看到這些,他全是欣喜。
把年輕人推上前台,給他們機遇,王選的這一選擇,使一批具有才華的年輕人脫穎而出,使方正集團充滿生機。
計算機這類新興學科,技術發展和知識更新快,年輕人優勢更明顯,青年時期又是創達力最旺盛的時期,這也是規律,王選明白這一點。
1993年,王選從科研工作第一線退出,轉而為年輕人創達成才的條件。他說,今後衡量我成功與否的標準不是看我搞出多少科研成果,而是看我能否培養出超過我的年輕人。
事業心強的優秀人才,不是用工資就能吸引得住的,他們需要事業發展的環境。王選不僅提倡為年輕人提供較好的住房和收入,而且委以重任。在他領導的北大計算機研究所和方正技術研究院,幾乎所有的科研課題和五分之四以上的研究室都由30多歲的學術骨幹負責。住房、待遇這些常常令小字輩望洋興歎的問題,在這裏都按貢獻大小兌現,而不與工齡、年齡娃鉤。但是,留住他們的最大原因不是待遇,而是創業的氣氛,一種精神的魅力。
第二節最大的魅力是決策和用人
記北大方正集團董事長張玉峰
人們讚美北大方正的宏圖偉業,世人皆知的中文電子出版係統,已使印刷業告別鉛與火,走向光與電,這是遠福於人類的傑作。
作為時代的驕子,中關村的明星,方正創下了令世人驚歎的奇跡:1988年,從幾名教師,40多萬元的投資起家,發展到如今近幹名員工,年營業額近60億元的大型企業。他們擁有電子出版係統、彩色激光照排係統、網絡傳輸係統等數十種世界一流的產品。方正係統不僅在我國報刊印刷行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且還打入日、美等發達國家壟斷的海外市場。如今,方正集團的多元化發展又使多媒體、工控產品、印刷機械、生化製品等高科技產品呈鮮花盛開之勢。
方正這盤棋下得如此漂亮,員工們對他們的棋壇主將、董事長張玉峰投以欽敬的目光。他們認為,一個企業發展的曆史同時也是一個英才群體奮鬥的曆史,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與具有雄才偉略的決策者的指揮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