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說謊的情緒和被懷疑的情緒(1 / 1)

要想區分這兩種情緒,就需要在前期做一係列的工作:了解當事者的性格,以便知道他的做事方式,減少偏見;了解當事者的情緒特點,以便知道他說謊時的情緒和被懷疑時的情緒都有什麼不同。當然,情緒特點多數也是建立在性格之上的。

自信或自負的人,在受到懷疑的時候,通常不會感到害怕或愧疚。性格懦弱的人在受到懷疑的時候,會產生害怕的情緒,這是擔心自己被冤枉的緣故,不過不會有生氣和愧疚的情緒。曾經做過錯事,並一直為此後悔的人,在被懷疑一件不是他做的事情時,會刺激原本就有的罪惡感,不過不會有生氣、害怕、興奮、痛苦等情緒。這些情況,在抓謊的過程中都要一一排除。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當事者被懷疑後是否會表現出一些跟說謊類似的情緒,也要看當事者和抓謊者之間的關係。接下來通過一個例子來分析這個狀況。

父親和兒子的關係非常好,父親從來沒有冤枉過兒子,也從沒有隨便處罰過兒子。兒子因此十分信任父親,他知道父親不會讓自己蒙冤。所以在兒子受到懷疑的時候,不會在父親麵前表現出害怕、緊張、失望,因為他堅信父親不會冤枉自己。

如果父親從前不止一次冤枉過兒子,那麼兒子在受到懷疑的時候,即便是誠實的,也會感到害怕,害怕像從前那樣被無辜責罰。

還有一種情況,兒子從前犯過錯誤,撒過謊,毀了在父親心裏的誠信。那麼這件事即使不是他做的,在受到父親懷疑的時候也會有恐懼感,害怕父親不信任他。

倘若不能排除這些情緒,那麼抓謊者很容易造成冤假錯案。

要想將說謊者的情緒和誠實者的情緒區分開,必然要經曆一番認真調查,要知道當事者在說謊時的表現和被懷疑時的表現分別是什麼,這是個較長的過程。如果抓謊者和當事者關係很好,之前也沒有出現過冤枉和被冤枉的先例,他們之間的信任度應該很深。那麼抓謊者會對當事者說謊時的情緒特征了如指掌,而當事者在被懷疑時的情緒特征也較為純粹,最後結果也就容易判斷得出。

還是那句老話,要想獲得準確的測謊結果,先要了解當事人的性格、做事風格、情緒特征,排除偏見;然後結合微表情、肢體語言、口誤、激烈言辭四個線索作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