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許多精密儀器無法在野外使用,經過政府批準,瑞蒙德教授他們使用爆破的辦法,將帶有岩畫的一麵岩石剝離了下來,又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畜力,(在海撥三千米的地方,大型起重機械上不去,隻好使用最古老的辦法了)總算把這部分岩石帶回了旗博物館。順便一起帶回去的,當然還有那具骸骨,雖然大家都認為這具骸骨的文物價值並不是很高。
我,雖然殘破了,爆破的威力讓我很不舒服,我身體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分離了,但這沒有什麼,因為我仍舊和我的靈魂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我還是和“他”在一起。我和他一起被送進了瑞蒙德設在博物館的實驗室裏。
“他”靜靜地躺在白布鋪就的實驗桌上,就在我的對麵,仿佛當年他靜靜地躺在我的腳下一樣。我甚至還能感覺得到“他”在我的身上呼出的最後那一口溫暖的氣息。這麼多年了,我一直陪著他,他給我的感覺仍舊是那麼的溫暖。
碳14,骨密度檢測,年輕的助手們圍著“他”忙碌著。最終得到的結果和大家的猜測的差不多,這是一具離現代年月並不十分久遠的遺骸。雖然大家都有些失望,因為大家都希望能找到什麼遠古人類活動的直接證明,最好是在舊石器時代以前古人類遺骨,那將會是考古學界的一個重大的突破。
等侯在外麵的新聞記者們也有一點點遺憾。不過,眼鏡小王助理帶給他們的額外的信息又稍稍讓他們有點興奮了。
“該男屍身長一百八十五厘米,可能生前還要高一些,正直壯年,測骨齡下來年紀約在三十五至四十歲左右。體格健壯,看來是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比如遊牧或從武之類的。身體上多處陳舊性損傷,最新一處傷在左胸部,左胸肋骨全部斷裂,該處傷口沒有愈合的跡象,可能是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記者聽此,立刻嘰嘰喳喳起來
“他是什麼人?”
“他是被人謀殺的嗎?”
“他是打獵的嗎?”
“他是武士嗎”
眼鏡小王一時被問得有點招架不住,隻好擺擺手說
“許多疑問現在還沒有辦法解釋,還要進行文獻的查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也就是這個人生活的年代大約在宋代”
“喲”,大家一聽,都有點釋然了。稍懂一些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宋和遼之間在這一帶打過不少架,壯士沒荒野,也是常有的事,剩下的,就是學者們去考證這究竟是哪一場戰爭留下的遺跡了。
不過,看到記者們失望的樣子,小王調皮地眨了眨眼睛,對大家說:最為寶貴的是那塊帶回來的岩石,和上麵的人形岩畫。
一聽此言,記者的興趣抖然提升
“那幅畫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小王答道:
“這塊岩石最大的吸引人之處就在於它所使用的顏料,這種顏料是我們考察陰山岩畫這麼多年從沒有見過的。瑞蒙德教授報請政府批準之後,準備把這塊岩石帶到美國去,采用更為先進的儀器分析顏料中的成份,估計會有重大的考古發現”
一小時之後,“神秘顏料背後是什麼?”一類的大標題充斥了網絡和報紙的頭條,大家紛紛猜測,這是不是史前人類文明的又一巨大成就,亦或是根本就是天外來客在此留下的印跡呢?好奇的人們又多了一份茶餘飯後的談資。
瑞蒙德對解剖學的研究很深,他可以確定那具遺骸是死於非命,而且是死於一場慘烈的廝殺,那麼殺死他的人是誰?宋遼邊境時常發生戰爭,這又是哪場戰爭的犧牲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