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熬完了最後一天,《大海伏謠》這部書終於擱筆了,我麵對燈光照鏡,慘白的臉上沒有什麼笑容,倒是有了許多的愁倀,這樣一部小山一般的手稿就是我的才華、就是我的心血、就是我的眼淚嗎?曾幾何時,周邊多少人白眼相待,鼓勵的不多、諷刺的不少,可今天這一切都過去了,諷刺的人未必是有什麼惡意,可鼓勵的卻一定是喜歡才學的人。洋洋百萬言、血淚十餘載,三尺桌子上,可歎無人睬。這就是這部書的實際情景,然而這就是曆史,這就是我寫書的曆史,我為了宏揚文化、宏揚人世間林林總總,這書是讚美高尚、鞭笞醜惡、讓世界更加富有原始的回味感和對後世鞭策感,如果說當今天下競爭是主流,那麼我認為給人以智慧、教會人做人的道理也是當今永遠的潮流。
但願淚與血,化為智與能。
寫下上邊的話,算是後記。
作者郭中傑
2007年2月12日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在清朝所有大臣中,和珅是最為貪婪的一個,他的名字幾乎成了大貪官的代名詞。經查抄,和珅財產的三分之一就價值二億二千二百萬兩白銀,玉器珠寶、西洋奇器無法勝數。
他的家產相當於當時清政府國庫15年收入的總和。然而和珅出身卑微,家境貧寒。如此出身的和珅究竟怎樣青雲直上,身兼大清十多個重要官職?又憑借著什麼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高峰?嘉慶皇帝又是為何在乾隆死後十五天,就迅速地殺掉了和珅呢?昨日上午,央視百家講壇的主講人之一紀連海走進了市民學堂,為市民講述了一個曆史上真實的和珅。
“苦孩子”造就一代貪官
和珅擁有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兒子又是皇帝的女婿,為什麼還要如此之貪,紀連海首先做了解釋。他說,和珅成為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貪官,與他為官前的少年成長經曆密不可分,他的人生軌跡在某一個時期發生了改變。“和珅三歲喪母,九歲喪父,留下一個比他小三歲的弟弟和林,弟兄倆相依為命。“從小投奔親戚,過著凡事都要看別人臉色的生活,他‘窮怕了’。這是他成為貪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促進和珅貪婪的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大學士馮英廉。當年,和珅在鹹安宮官學讀書的時候,大學士馮英廉經常去官學巡查,一次在官學裏相中了相貌漂亮的和珅,做自己獨傳孫女的女婿。“昨日還是孤兒的和珅今天一下子成為了堂堂清朝大學士的上門孫女婿,這使得他又不得不考慮以後要用自己的官位、學問來光彩門麵,證明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人。”紀連海認為,這也成為和珅日後變成大貪官的一個原因。
和珅是個熱愛家庭的人
“曆史上的和珅的確是個大貪官,貪到至今所有的人都隻知道他是貪官,卻不清楚其實和珅也有其優秀的一麵。”紀連海說,和珅從小就特別懂事,學習非常用功。他在鹹安宮官學讀書時,滿語就學得非常流利,此外還會漢語、蒙語、藏語等其他民族語言。並且對漢人的經史子集非常在行。他經常鑽研模仿乾隆皇帝的詩文字體,模仿乾隆書法甚至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在和珅成為馮英廉的上門孫女婿後,對其妻子馮氏非常好。“所有的正史野史都在罵他,但是沒有人說他對妻子不好的。”和珅晚年所得一子,然而一歲多就死了,從此馮氏在恭王府壽椿樓一病不起,七夕之夜和珅擺香燭一夜長跪不起,祈求上天保佑馮氏平安,後馮氏去世後和珅非常傷心,竟作了很多詩來紀念馮氏。和珅對自己的弟弟和林也特別好。從小父母親去世後,他一個人照顧弟弟,直到後來位高權重之時,也不忘提攜弟弟,兄弟情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