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5年6月19日,旅順,北海號戰列艦。
“漢城現在還算安穩,第八師兩個團已經進城,清州、大田方向的日軍正在向釜山撤退,看樣子是要跑了。”周海濤正在和李季三、老麥克介紹朝鮮的情況。
“義州、平壤這邊呢,大山岩第二軍殘部正在鴨綠江對岸的義州構築防線,企圖阻擋我軍過江。山地元治帶著他的敗兵退到平壤,與平壤守軍會合後,曾試著向元山方向突圍過一次,被第二師四團擊退後就縮進平壤城不敢出來了。”周海濤說著手指在地圖上點了兩下。
“今天是兩邊一起發動嗎?”李季三問道。
“不,一小時後,童小川他們在鴨綠江動手,趙慶海他們依舊保持守勢。”周海濤坐在椅子上直了直腰說道。
“你是想把大山岩向南邊趕,還是消滅他?”李季三看著地圖問。
“看情況,能消滅就消滅,不行就往平壤趕,反正跑不了。”周海濤笑著答道。
“讓他和山地那個家夥會合,然後把他們殲滅在平壤。”李季三點點頭。
“那些朝鮮人,還老實不?”李季三像是想到了好玩的事情,臉上露出笑容。
“老實,乖得很。”周海濤也笑了起來。
“聽說那個李王很窩囊,他老婆有點兒不好對付。”李季三笑嘻嘻的問道。
“還行,最起碼現在的表現還不錯。”周海濤笑著回答。
“你真準備幫他們改革吏治、訓練軍隊、建設工業?不怕白白讓他們占了便宜?”李季三說著做了個鬼臉。
“占便宜?哪有那好事啊,官員的任命得由咱們批準,軍隊的教官由咱們擔任,軍官由咱們選拔,工業由咱們援助控股,他們還想翻天不成?而且你還忘了一條,普及教育。”周海濤一本正經的補充道。
“哎~?什麼意思?”李季三一愣。
“幫他們建立學校啊,推行中韓雙語教育,加深兩國之間的友誼嘛。”周海濤說話時嘴角露出一抹詭異的笑容。
“雙語教育?雙語……”李季三好像琢磨出點兒意思來了。
“以後在朝鮮,不管是當官還是當兵,經商還是務工,包括在家種地,必須會說中文。”周海濤臉上那詭異的笑容更明顯了。
“哦···這樣···這好像···你···你太損了,你這不是要絕了朝鮮人嗎?”李季三恍然大悟。
“瞎說,怎麼會絕了朝鮮人呢?我這是在幫助他們,是為了他們好。”周海濤說的時候表情很認真的樣子。
“我靠,這還不是要絕了他們啊,就這樣,過個幾十年,兩三代人之後,還會有朝鮮人嗎?”李季三指著周海濤說道,臉上帶著誇張的表情。
“怎麼沒有朝鮮人了?最多稱呼上多一個字。”周海濤朝著李季三伸過來的手指就是一巴掌。
“多個字?叫什麼?前朝鮮人?”李季三嗖的一下收回了手臂。
“什麼前朝鮮人,應該叫朝鮮族人,簡稱鮮族。怎麼樣?不錯的稱呼吧?”周海濤得意道。
“你就不怕朝鮮有明白人,找你拚命。”李季三做了個鄙視的表情。
“有什麼可怕的,收拾一兩個蠢貨,還能費多大勁。”周海濤撇撇嘴。
“你不怕就行,估計到時候有得你頭疼的了。”李季三笑著說。
“咱們是溫和統治和平演變,老百姓才不管那麼多呢,誰讓他們過好日子,他們就聽誰的,少數人鬧不出什麼花樣的。”周海濤笑眯眯的說道。
“那個李王和閔妃,還有朝鮮的官員就沒人反對?”李季三笑問。
“暫時沒有,多數都挺配合的,有幾個好像比咱們還積極的樣子,少數不服氣的也沒出聲,看樣子是等機會再給咱們找麻煩呢。”周海濤搖頭答道。
“嗬嗬,還知道隱忍啊,不錯。”李季三笑嗬嗬的點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