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後記(1 / 1)

本卷所選文章均取自8-2008年期間的《現代傳播》的主打欄目——“傳播文化”發表的文章。

上世紀末,《現代傳播》逐步從具有文化特色的學報向思想性、學術性和時代性為標誌的傳媒學術類刊物轉型,為此,特意開辟了“跨世紀傳播文化研究”欄目,甫一開欄,便得到了學界方家的大力支持,接連發表了多篇重頭文章。200年根據形勢發展,欄目更名為“傳播文化研究”,2002年再次簡化為“傳播文化。”

“傳播文化”作為《現代傳播》的主打欄目,十多年來一貫堅持“優中選優、寧缺毋濫”的原則,嚴把所刊文章的質量關;在不斷摸索中,欄目的定位也越加清晰,那就是將人類有史以來的各種傳播現象納入文化的視野,進行全景式、學理性的深度探究;在擇稿標準上,力求達到《現代傳播》刊物定位即“思想性、時代性和學術性”的高標準;在擇稿過程中,“傳播文化”在作者年齡結構上,不求官職高低、不求年齡大小、不求篇篇嚴整,盡量體現老中青、主流與新銳、學術推理與經驗實證等各個方麵的結合。

本冊入選的23篇文章是過去十餘年中,“傳播文化”發表的有代表性的理論性文章。入選的這些文章或者引發當時業界、學界的高度關注,或者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轉載,或者成為各級廣電機構的學習材料,不一而足。

本冊在選編過程中較少考慮到年度的均衡,可能有的年度僅入選一篇,可能有的年度入選多篇,這都是更多注重文章自身的影響力而較少考慮其他因素的結果。同時,入選文章作者也是有一定考慮的,一方麵盡量使作者具有代表性並反映近年來該欄目作者隊伍的全貌,另一方麵,有些作者在近十年來在此欄目發表文章多篇,但是限於本書的篇幅和字數,編者也不得不忍痛割愛,還望相關作者和讀者包容海涵。

為此,編輯部一並向多年來支持《現代傳播》成長發展的,尤其是“傳播文化”欄目茁壯成長的領導、專家、學者、同仁們表示深深的感謝,因為沒有你們艱辛的智力付出和孜孜不倦的學術思考,就沒有“傳播文化”的過去和今天,更談不上本冊書的問世。

編輯部希望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同仁們能繼續給予《現代傳播》一貫的大力支持和親切關懷,相信“傳媒文化”欄目會在你們關注的目光中和大力的支持下,與已更改為單月刊的《現代傳播》一起,為大家提供更為寬廣的輿論舞台和話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