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內部矛盾(1 / 2)

澳洲的高速發展和開發,歸功於當年兩大集團的努力,其中澳洲開發集團的功勞最不可沒,從一開始澳洲開發公司走的路線就是穩紮實打,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不像東澳洲開發公司那樣,經常做一些投機倒把的生意,妄想著一步到位。

試想一個完全沒有任何基礎的原始地區,你要建立完整的工業化,不是那麼容易的,有了資金和技術隻是解決了一部分,更何況東澳洲方便對於技術的積累並不是很重視,整個公司上下,抱著拿來即用的態度,心裏都想著,既然能從華美引進這種技術,幹嘛還要費勁的去研究和改進浪費金錢。

如果說對技術的不重視隻是當年東澳洲公司的犯的一個錯誤之外,那麼另一個重大的錯誤就是,盲目的擴張和生產,根本不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加以控製,靠著自家身後的勢力,貸來巨額的貸款,最終導致了東澳洲公司走向了破產。

就在這破產關門的重要關頭,同在澳洲大陸的澳洲開發公司向他們伸出援手,提出注資計劃,願意出資來收購東澳洲公司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另外百分之三十經過從新分配由原來東澳洲公司各股東掌握。

當初收購時,東澳洲公司方麵是人人歡迎,收購完之後,公司進行了資源的合理化整合,將兩家原有的生意和生產產品就行了統一,統一後原本因為東澳洲方麵故意濫價的行為沒有了,澳洲公司的收益也大大的提高了。

隨著幾年來越做越大,澳洲開發區執委會的成立,矛盾也隨之而來,東澳洲開發公司的前高層們覺得當初如果在繼續挺一挺,公司一定會盈利,而且澳洲當時的收購估價太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澳洲經營不下去也和澳洲公司有關。

總之他們就沒有想到當初被告知要被起訴,很可能坐牢時的囧樣,現在眼裏都是澳洲開發公司的不是,其實最關鍵的點不是在,而是在澳洲開發集團的規模越來越大,國內政府正式替案建立澳洲開發區,開發區的行政機構由澳洲總督和澳洲開發集團公司共同組建。

澳洲開發區執委會這個官方正式機構的成立,其實離不開東澳洲開發公司的那幫人在國內的宣傳造勢,他們通過媒體各種專家宣傳澳洲集團在開發澳洲的過程中的功勞和這幾年所作的成績,當然其中也不排除一些水分,就是這樣一份宣傳最終讓國會通過了成立澳洲開發區執委會的正式議案。

根據文件規定,從執委會正式成立當天,澳洲總督領正式撤銷,澳洲正式由海外領改為澳洲開發區,執委會會長副主席由澳洲總督布魯諾擔任,主席一職由澳洲公司董事長任盈盈擔任,開發區主任一職由澳洲公司總經理安信擔任。

其餘委員名單分別為劉建國,林棟,遊所為,劉統勳等四人擔任委員,喬不思,埃裏克,遊文郡、唐凱拉、沈棠當選候補委員,對於這份名單的安排東澳洲公司方麵很是不滿。

按照開發區執委會的架構來看,會長是權利最高者,相當於華美國總統,但是要論實權還是任盈盈這個主席的實權最大相當於華美國的總理,而主任一職就相當於國內的財政部長,而委員們就當於議會議員,在執委會做出的任何一項決策時都必須得到委員們的同意方可執行,而候補委員就相當於在議會擁有旁聽資格的代表。

當然候補委員的權利也不隻是旁聽這一項,在召開委員會時,也擁有建議權,但沒投票決定委員會上的決定權。

原本在遊所為等人看來,東澳洲公司這邊至少委員和候補委員的人數不會相差太大,瞌睡等到名單一出來才發現,權利的核心人物基本是澳洲開發公司方麵的人,委員名額居然隻給了東澳洲兩個,候補委員卻隻有一個,這不分明是排除異己的行為嗎。

這讓認為在成立澳洲開發區執委會上出了很大力的東澳幫有種為他人做嫁衣的感覺,雖然不滿歸不滿,但不代表他們會立馬反對,畢竟在對外方麵,澳洲現在隻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澳洲開發集團,而東澳洲公司也隻是它旗下一家分公司而已。

為了表示不滿,沈棠特意回了趟國內,用他那慣用的伎倆,找了一群所謂的專家們,讓他們大肆宣傳澳洲威脅論,並且還拿出一部分錢來收買記者,讓他們特意刊登在頭版頭條上,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用輿論來迫使國內的叔伯們像國會施壓最終讓澳洲獨立,另一個目的就是惡心澳洲幫那幫人,給他們添點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