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皇朝千秋,夷山劍出(1 / 2)

燕國民順五年,南部三郡連下了一個月的大雨,洪澇災害肆虐南部三郡。燕國官吏貪墨賑災的皇糧,商人利用災害囤積私糧以牟取暴利。燕國南部,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安寧郡內高林族首領——高鎏被朝廷以妖言惑眾的罪名而殺害。安寧郡守肖祿恒將高鎏屍體懸掛於東城門之上,公示多天。

高林族人憤慨起義,聚集軍隊達三萬多人,聲勢浩大。起義十天後,高林人攻破了安寧郡城安寧城。

安寧郡守肖祿恒棄城而逃,隱遁江湖,不知去向。

安寧郡最大部族東海族人見燕國大勢已去,紛紛投靠高林軍,起義軍隊迅速膨脹,形勢難以遏止。

民順六年冬天,天下的九郡,高林族軍隊已攻下了五郡。

十二月十五,燕國皇城歸雁城被五萬高林軍及二十萬其他部族軍隊團團圍住。燕國皇帝慕容聖明感到天下傾危,形勢危急,緊急下詔命令正在東線抗擊起義軍的江東王慕容義回援。

慕容義倍感任務艱巨,緊急率一萬燕國最強戰鬥力軍隊----燕子軍趕回。高林族早已料到慕容義回援,一路巧設埋伏。慕容義一路受阻,途中殺敵數萬。然而到了歸雁城時,燕子軍也所剩無幾,而且歸雁城已被攻破。慕容聖明自縊於寢宮,皇室其他眾人都被起義軍誅戮殆盡。

慕容義感到天下已失,愧對燕國祖宗,孤身殺入敵陣,最後筋疲力盡而亡,所剩燕子軍不知所蹤。

民順七年春天,燕國最後一城江東城被攻破,高林族一統天下。高林族人首領高鶴稱帝,定江東城為都城,改年號民順七年為洪德元年。

高鶴下令全國追捕燕國舊部,皇族慕容氏或被殺,或歸隱,或改姓,幾乎全部滅亡。

洪德二年,高鶴率百官拜祭龍骨山,在途中遇到奇怪巨石擋路,巨石上刻著一個巨大的“恕”。高鶴遇到突來的變故後,便頒下聖令昭告天下:凡慕容皇族,隻要真心歸降,一律以安民對待,並每年附送十石糧食。

自此很多隱姓埋名皇族紛紛重新改姓慕容,也有一些人為了附送的十石糧食,鋌而走險冒充前朝皇族。

鬥轉星移,幾度春秋,消散了幾番情仇,又多添了幾番情仇。

洪德十七年五月十三,齊國皇帝高鶴登基剛好整十七年。

在齊國的東邊,矗立著一座高聳巍峨的夷山。遠遠望去,天上的雲氣如蛟龍一般環繞著山頂。順著雲氣而下,一座金碧輝煌的道觀佇立在半山腰,道觀樓閣一座連接一座,連綿不絕,猶如山中小城。樓台亭榭雕欄玉砌,巧奪天工,反射出的光芒刺人雙目。在山麓凝眸遠望,一條寬敞的山路直溜溜從山下一直到這個道觀的山門,讓世人不禁想順著山路,去瞧這個道觀究竟,是何方仙人居住。

今日,夷山山路兩邊旌旗遍布,每個旌旗旁站立兩個夷山弟子,每個人眼中都透露著興奮與焦慮,就好似即將上戰場廝殺一般。

山麓下聚集著一大群的人,仙風道骨,溫文儒雅,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老態龍鍾,有的稚嫩可人,有的大大咧咧,有的羞羞答答。當中有兩名少女格外惹人注意,其中一位十七八歲,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素青石劍,身披綠蘿裳,名叫林憶;另一位稍稍年長些,玉貌花容,舉措利落,腰素青玉劍,身披紫衣,名叫林惜。

兩人站在這群人右邊角落,緊緊貼在一起。林憶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掐了林惜一下,“師姐,為什麼我們在山下等了一個多時辰,皇帝還沒出現呢?”

林惜做了一下噓的小動作,小心回道,“你看等著的這些人哪個不是我們夷山老前輩,就你輩分最低。再鬧,被地母發現了,又要罰你去抄淑女經了。”

“好吧。”林憶又感到了無趣,頭低下去,開始玩起數石子。“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