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塵仆仆來到鎮上,蘇童便看到原本繁華的街道,現在空空蕩蕩的,地上的爛菜葉被風吹得到處都是。
各種攤子能撤的都撤了,不能撤的留了一個空架子。
商鋪也大多關門了,偶有幾個開著的,裏麵隻有一個夥計在盤點物資。
蘇童看到一個糧店竟然還開著門,門口排著長隊,不由也排在了隊伍後麵。
這時,店裏夥計拿出一個板子,上麵寫著最新糧價,一百文一斤。
人群頓時一陣騷亂。
有罵糧店發亂世財的,有歎氣的。
一兩銀子才能買十斤大米,不等逃荒,很快就要活不下去了。
蘇童默默退出了隊伍,一兩銀子她在現代賣五千塊,買得起兩千多斤大米不香嗎?
她不得不感歎,國家對糧食價格的管控還是非常有力的,再怎麼著也餓不死人。
不買糧食,可以買一些雜貨。
剛好有一個雜貨店還開著門,她進去後挑了一些碗、盤、筷子、瓦罐等廚房用品。
分家的時候,蘇老太就給他們分了三個碗,一個小鐵鍋,根本不夠用。
她還看到了一個小型的風爐,做飯的時候不用臨時起灶,方便做口熱湯。
店裏還有粗布成衣,她也挑了一些,基本都是男式款,女士的襦裙,在逃荒的時候,穿著極不方便,幹脆就不買。
鞋子也要買一些,村裏大多數人都穿草鞋,布鞋不到天冷都不舍得穿。
她腳上這雙布鞋都露腳趾頭了,多買幾雙備用。
看到店裏有一雙鹿皮靴子,隻是比較貴,需要兩百文,她也毫不猶豫買下了。
她還買了裝水的皮囊,木梳,銅鏡,木盆等用具。
看到草席,她也毫不猶豫買了兩床,野外哪有特別合適休息的地方啊,鋪上席子就可以席地而坐,晚上睡覺也用得著。
她還買了防風的銅油燈,這種燈做工特別好,戶外也能用。
想到到時候一些吃食需要包裝,她又買了一百張油紙,同時買了十多張兩米見方的油布。
這些油布可以用來搭帳篷,還可以將所有家當都包裹住,防止被雨淋濕。
所有這些東西,她都用油布打包好,等出了雜貨店的門,她便找了僻靜處,都收入了空間。
等她抬眼一看,對麵是一家叫李家大宅的大戶。
她繞到李家大院的後麵,找了一個偏門翻了進去。
大戶就是好,裏麵的建築比外麵的房子不知道好了多少,都是青磚大瓦房。
裏麵竟然還有池塘遊廊。
到底是逃荒,走的時候也是匆匆忙忙的,有的房間,門都沒關。
她挨個房間往裏走,裏麵所有的桌椅板凳,木頭架子床全部收入空間。
這裏麵大多數家具是鬆木的,也有少數是紅木家具。
在最大的幾個房間,她看到雕花梨木家具,嘴都快咧到太陽穴了。
有一些梳妝台,抽屜都抽開擺著,還有不少以前裝過首飾的木匣子。
蘇童勾唇,那些人光顧著用錦布包著首飾省地了,卻不知道這些沉香木、紫檀的首飾盒,才是未來最值錢的東西。
搜完房間,她又來到廚房,裏麵能帶走的食材都帶走了,但留下不少壇壇罐罐。
那些東西笨重占地方,不方便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