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茶樓(1 / 2)

古往今來,酒肆茶樓都是小道消息傳播最快的地方。

已是日上三竿時分,襄樊城漸漸從睡眠中蘇醒過來,小販們在路邊支起了攤鋪,大聲的吆喝著,街上的人來來往往,街邊三兩個孩童互相打鬧著,旁邊躺著一條不知誰家的狗,慵懶的享受著陽光。

閑人總是不少的,不管你是農夫,漁民,行商,還是富豪,地主,員外,南來北往的人們閑下來總會到茶樓吃吃茶,看看戲,閑話一番。沒錢的花上三五個銅板,店家給你沏上一壺最次等的茶,說是茶,其實裏麵基本看不到一片茶葉,都是茶渣,再擺上一碟花生,窮人就能就著台上的黃梅小戲喝上半晌。而稍微有些身家的人大多穿戴整齊,提著一籠小鳥,店家看見這種人大多會熱情的迎上去,將他們請上二樓的雅座,那兒有專門掛鳥兒的架子,店家給他們沏上一壺香茶,再擺上幾疊精致的點心,而客人們笑眯眯的跟熟人打著招呼,喝一口茶,就一口點心,聽著台上的小戲,偶爾逗逗鳥兒,聊聊天,聊的話題自然也和市井走卒不同。聊的乏了便靠在舒適的臥榻上小憩一會兒,這時自然有貼心的小二來為你蓋上暖和的毛毯。在清夢與茶香的指間,日子便偷偷溜走了。

茶樓就是如此,身份涇渭分明而又模糊不清。樓上人的一杯茶可以換到樓下人一個月的口糧,但不管你是富商還是走卒,員外還是市井,都隻能聽同一個戲子唱同一台戲。

茶樓裏走進一個樵夫打扮的中年人,背著一捆柴,腰間別著一根竹子。店小二抬起頭來看了他一眼,隨即耷拉下眼皮,心想又是個進來蹭戲聽的窮鬼。果不其然,那人坐下後隻要了一碗陽春麵。店小二沒精打采的應了一聲,轉身去裏間打了碗麵條,“砰”的一聲擱在那人麵前。那人也不介意,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來,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但沒有人發現,他的耳朵在不停的顫動著。

要說最近茶樓裏議論的最多的,莫過於一時風頭無兩的賈家。賈家本是襄陽城裏小有名氣的富商,近來鄰地發生天災,許多農田顆粒無收,民不聊生,一時災民流竄,荊州也受其影響。而此時賈家大開糧倉,救濟災民,名聲大噪。中年樵夫旁邊便坐著三五個人議論此事,其中一人說到:“這賈家上下都是好人,大開糧倉,廣濟天下,聽說賈家家主年輕時生得殷俊不凡,武功蓋世無雙,一手快劍使得出神入化,還有這賈家的大小姐,那可真是仙女下凡而且不光人長的漂亮,還生了一副菩薩心腸……”

說到這旁邊有人打斷他了:“這賈家大小姐平日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見過她尊容的人極少,你這條癩狗怎麼可能一睹芳容,莫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半夜三經跑到人家閨房裏去了?”

但凡此類話題,必然能引起大多數男人的注意,連樓上都有人探出頭來想聽個究竟,旁邊吃麵的樵夫的吸溜聲也停了。

那人倒也不惱,繼續說到:“誰說我沒有見過,前幾日賈家給難民施粥,我想借機討一頓晚飯,就在那些難民後麵排了隊,突然家府大門打開,一群丫鬟擁著一位大小姐走了出來,那容貌,真是國色天香,莫約翠仙樓的頭牌姑娘都比不上人家一根小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