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布萊希特兄弟:挑戰沃爾瑪的“窮人” “瘋狂”壓縮成本
由於要以最低的價格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所以阿爾迪控製商品成本的本領,相對於其他企業來說,是首屈一指的。一般商品的成本包括采購成本、管理成本、物流成本等三大部分。
在采購上,阿爾迪采用了批量訂購的方法。阿爾迪設有專門的采購公司,負責公司的訂貨。采購人員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綜合成本最便宜的商品。一旦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阿爾迪往往長期訂貨。由於阿爾迪穩定及巨大的采購量,供應商可以有計劃地安排生產,更新設備,生產商基本不需要銷售部門,同時也不用做廣告,節省了昂貴的廣告費用,生產商的成本可以壓到最低,從而使供貨價格更優惠。即使有些非長期采購的商品,阿爾迪要貨時也以整車為單位大批進貨。盡管阿爾迪的價格壓得很低,可供貨商仍樂於和阿爾迪做生意,因為阿爾迪付款極為迅速,商品出廠後一個星期內,貨款便彙到了供應商的賬上,而且,阿爾迪從不像其他商場那樣找這樣那樣的借口克扣貨款,或者找借口讓供貨商付出各種各樣的讚助。阿爾迪因此在供貨商那裏有著良好的信譽,能拿到別的公司拿不到的優惠價格。阿爾迪的貨源也固定:香蕉來自巴西,獼猴桃來自新西蘭,黃瓜來自荷蘭,柑橘來自西班牙,鹽水蘑菇來自中國。
而在管理上,阿爾迪的經營之道更令同行和顧客瞠目結舌。
阿爾迪公司員工的福利在同行中是最高的,平均比其他企業要高出10%—20%,比如工作出色的人,在升任小區經理後即配給公車;升任部主任的,年薪可達到20萬馬克。這些倒並非是因為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特別厚道,而是因為阿爾迪公司的員工必須要有有別於他處的本領——要會做阿爾迪公司所有的工作,同時還要熟記市場裏所有商品的價格。
在阿爾迪的每家連鎖店一般隻設兩三個收銀台,聘用的營業人員一般僅為三四人,人均服務麵積超過100平方米,充分挖掘了員工的潛能。包括店長在內,每人都身兼數職,沒有固定崗位,可謂“多麵手”。業務繁忙時,全部人員集中在收銀台結賬,閑時輪流理貨,清理廢棄包裝。
直到幾年前,阿爾迪公司還要求收銀員能背出連鎖店裏的每一件商品的價格,原因是阿爾迪出於節約成本考慮,從不配置大型的條形碼掃描儀或是現代化的收款機,每一位收銀員就是最好的收款機。這樣做的結果是:阿爾迪收銀員的收款速度要比其他使用條形碼掃描儀的商店還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