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計謀的時候往往有三個層次的差距。
一般人做謀略,就是算計好自己的得失,同時設下陷阱陷害別人,這是最為粗淺的方式。就如同
第二層的謀略,製定戰略的人已經可以在計劃進行之中隨機應變,通過臨時的修正來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
而第三個層次,設計計策的人已經可以根據對方的需求,在相互利益交換和推動之下,來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這就不僅僅是一時的得失問題,而是要知道敵人需要得到什麼樣的利益,在用這種利益去引誘對手和自己相互的配合。
在卡拉古尼斯看來,莫萊爾就是第三個層次的謀略高手。在和李德見麵並了解了全部的情況之後,卡拉古尼斯已經開始分析阿拉密斯星上真實的情況了。
三十多年前,莫萊爾逃出封印。原本沉睡的靈魂傀儡也蘇醒了過來,從而開始了這個計劃。
阿拉密斯星上是一個大主教和教皇黎塞留的資料全部整理出來,交給到了卡拉古尼斯手上。這不是阿拉密斯人提供的,而是普爾多人常年在阿拉密斯星的情報組織提供的。
激進派大主教們和黎塞留的接觸,黎塞留一路當上教皇的過程,還有突然崛起的六大激進派主教已經相關的聖騎士長。在大量的情報分析和推演工作後,這三十年莫萊爾在阿拉密斯星的布局開始浮出水麵。
首先,莫萊爾應該是通過某種方式尋找到了黎塞留,然後又物色了一批年輕有為的神學院學生。在選定好棋子之後,莫萊爾通過灌輸他們新的教派改革和思想從而籠絡到這些年輕人的忠心,再許下美好的願景,讓阿拉密斯人有了發展的目標。
要說教會中確實會有各種不同的派係,大家根據對於《聖典》的理解不同還有地域關係,一些關係好的神職人員會組成小團體。這在教會內部都不是秘密了。而黎塞留為首的激進改革派則是掀起了一場革命。
通過十幾年的秘密暗殺和賄賂,黎塞留成功的當上了教皇的位置,而他之前布下的棋子也紛紛顯露出來,成為各個教區的大主教。
卻沒有人知道黎塞留才是激進派的核心人物。
保守派的四個主教希望教皇陛下能夠平衡對待,黎塞留便利用了這一點,在表麵上對於激進派若即若離,實際上卻是推動著教會內部開始了變化。
這次和波爾多斯人的戰爭,黎塞留更是思慮再三。對外戰爭的目的是轉移民眾的注意力,而且波爾多斯人也需要這場戰爭,僅僅是阿拉密斯星需要革新,波爾多斯星的權貴階層也麵臨著一次洗牌。
於是,雙方便看起了很有默契的打了這場戰爭。波爾多斯人兩個艦隊重創,十幾名將級軍官在戰後被迫下台,同時前線的指揮官在軍營內飲彈自盡。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讓波爾多斯人已經無暇再進攻了。
之前覃珊在波爾多斯軍隊中就沒有發現能夠達到聖騎士長等階的人,就是因為波爾多斯人這次出來就是為了輸掉這次戰爭的。
而黎塞留利用這場戰爭的勝利也做了兩件事。
首先,保守派的四大主教和四大聖騎士長都回到了了阿拉密斯星;其次,四大主教教區的主力部隊依然留在前線。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好判斷了。波爾多斯人沒有撤走,是因為他們也需要一場勝利,甚至是慘烈的勝利來提高新的掌權派的聲望,而黎塞留則是需要一場慘敗,來消耗掉保守派教區部隊的人數。
李德滿臉汗顏的看著卡拉古尼斯一縷一縷的將整個之間分析出來,時間剛剛好和莫萊爾解開封印的時候對上,已經確定了黎塞留背後八成就是莫萊爾無疑了。
“不愧是老奸巨猾,哦不,是老謀深算!”李德佩服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