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後記(1 / 1)

蘇家坳有我的魂。

蘇家坳裏住著我那些最親的親人們,因此我對蘇家坳有著一份難以割舍的感情。我小時候經常在蘇家坳那一道道山梁上跑來跑去,我熟悉蘇家坳的一草一木。我甚至可以這樣說,蘇家坳的任何一寸土地都記錄著我的成長曆程。蘇家坳裏住著一群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勞動者,他們卑微而頑強地生活著,他們過著簡單而苦難的日子,他們總是待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裏,帶著期望而又很無奈地看著這個他們賴以生存的世界。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命運,但他們的命運看來似乎又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

我想為這些卑微的生命而寫作。在某一天,我突然想到了蘇家坳的那些鄉親,想到了他們的命運,想到了這個世界上還有著很大一群和蘇家坳的鄉親們一樣的人,於是,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我要把蘇家坳這些鄉親們的命運寫下來,以此來引起人們對這些卑微的生命及其命運的關注。隻有這樣,我覺得自己才對得起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於是我開始認真地回想著我意識中關於蘇家坳的點點滴滴,想著想著竟然被這些故事感動了,感動得有時甚至淚水漣漣。我開始記錄著蘇家坳這些鄉親們的命運,記錄著他們的成長歲月。這樣,就有了這個蘇家坳的係列小說。

在這一係列小說中,我想以一個偏遠而狹小的村莊蘇家坳為支點,寫出一個時代的特征和中國草根階層的生存狀態,寫出他們的粗俗貧賤卑微和殘喘不堪,以此想讓讀者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引起一些思考。可是在敘述的過程中,我明顯地感到自己的力度不夠,刻畫不出那種苦難和悲慘的生活。

苦難。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試圖在我的蘇家坳係列小說中呈現出來的就是——苦難。這是貫穿整個係列小說的統一主題,然後分別以不同的人物命運展示出他們各自對待苦難的不同辦法,以此來讓讀者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我這個係列小說中的主人公在麵臨苦難的時候都無一例外地抗爭過,但結果似乎都未能擺脫苦難,或許他們暫時擺脫了苦難,但未嚐不是由此走進了另一種苦難。這就是我看見的中國底層百姓的命運。

我是從2007年開始創作的,所以在寫作上我隻能算是一個初學者。可能是自己太過愚笨吧,寫作於我來說是一個相當痛苦的過程,當我開始進行創作時,總有一種沉重感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有任何的輕鬆和愉快。

我一直以為小說創作是異常艱難的,它並不在於能講出一個什麼故事,故事人人都會講,可是小說並不是人人都會寫,我個人覺得一個優秀的小說一定要讓讀者在讀完之後能引起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這樣的小說才算得上是優秀的小說。

我在創作蘇家坳這個係列小說的時候,總是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係列小說是很容易出現套路化和模式化寫作的,所以我在創作的過程中總是在刻意地進行著一些敘述方法上的變化,力求讓這些小說之間有著不同的風格,可是結果由於自己的水平不夠,還是造成了一些問題。

我是寫文學評論出身的,後來又進行散文創作,這是我第一次進行小說創作,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總是感覺到力不從心。當我寫完一篇小說然後再以一個評論者的身份去讀自己的小說的時候,總覺得小說暴露出來的問題太多,諸如人物形象不鮮明啊,故事情節不吸引人啊,敘述顯得有些冗長和囉嗦啊,文章的收束有些倉促啊,矛盾衝突不明顯啊等等,甚至有些文章連文體特征都不明顯,兼有評論和散文的特征,根本就不像小說了。這些都將是我在以後的創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希望讀者朋友在閱讀這些不成熟的文字的時候,能夠給我提出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那我就感激不盡了。

感謝我那些最愛的親人們,是你們的支持,此書才得以順利完成。感謝我的師哥羅偉章先生。師哥是當代著名作家,他的序言給本書增添了無限的光彩,更讓我備受鼓舞,我將以此為動力,在今後的創作中付出百倍的努力,來答謝師哥的厚愛。感謝那些一直以來支持我的讀者,正是因為有了你們的陪伴,我才會一直走到今天。感謝我的那些朋友們,是你們讓我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現在,我謹以此書來表達我最誠摯的謝意。謝謝大家!

郭大章於重慶

201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