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庵堂上的尼姑(1)(1 / 3)

我看見了小師公那形容枯槁的眼睛,那裏隱藏著無數的往事和悲傷,隱藏著無數的歲月和時光。我在想這些住在庵堂上的和尚們平日裏除了吃齋念佛以外究竟是怎麼度日的呢,這些和尚是怎麼出去化緣的呢?難道一輩子幾十年都是這樣伴隨著木魚而過嗎?尤其是師公,她自己本無出家之念,隻是在父親的強迫之下不得已出家的,難道就這樣在這個閣樓裏了此殘生?

大年初一到蘇家坳祭祀祖先的時候,我提著香燭一個人爬上了外公家舊屋背後的庵堂,這已經成了我的一個意識。自打我記事以來,我們年年都要到蘇家坳祭祀祖先,而祭祀的最後一個人一定是這個葬於庵堂上的尼姑。這十幾年來,從來未曾間斷過。

以前小的時候沒在意,隻是跟著大人們走起好玩,也不去管祭祀的是誰,和自己有著什麼樣的關係。長大之後,不知不覺地開始注意墳前的墓碑了,想要知道長眠於此的究竟是誰,和自己有著怎樣的關係。有墓碑的就看墓碑,那些沒有墓碑的,我就開始問大人們這裏麵埋的究竟是誰。這樣一來,在蘇家坳祭祀的所有墳墓我都知道裏麵埋的是誰了,唯獨隻有一個地方,我問遍了所有的親人,竟然沒有一個人能準確地回答我那裏麵究竟埋的是誰,包括我那已經八十歲的外婆。

這個地方就是外公家舊屋背後庵堂上那個小小的沒有墓碑的墳墓,那個我們年年都是最後一個去祭祀的地方。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和英子的對話。由於年年祭祀都是最後才去那個庵堂的,而我又不知道庵堂上埋的是誰。我就問英子那個庵堂上埋的是哪個啊。英子說是師公。我說師公是哪個啊。英子說其實我也不知道師公是哪個,就隻知道是師公。我說什麼是師公啊。英子說其實師公就是尼姑。

英子這話激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師公怎麼會是一個尼姑呢?如果是個尼姑的話,那麼她是在哪兒出的家呢?難道蘇家坳還曾經有過尼姑庵嗎?我怎麼從來都沒聽說過呢?這個神秘的女人是哪裏的人,究竟和蘇家坳有著怎樣的關係呢?為什麼死後會葬於蘇家坳呢?是不是化緣路過蘇家坳的時候突然暴病身亡而葬於此的呢?我們年年去庵堂上祭祀是不是因為她沒有子嗣而同情她呢……

這十幾年來,我一直被這些問題困擾著,我總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想去弄清楚庵堂上埋的這個神秘女人究竟是誰。

我提著香燭往庵堂上爬去。由於常年沒人打理,通往庵堂上的這條小路已經長滿了齊腰深的雜草了,早上的露水還沒有完全幹透,我在草叢中艱難地穿行,弄得我褲子全都濕透了。這麼深一腳淺一腳地爬到了庵堂上,我已經累得有點氣喘籲籲了,我站在庵堂上,看見了山腳下的蘇家坳,一家屋頂上還嫋嫋地冒著炊煙,我知道那是外婆在給我們準備晚飯了。

庵堂是一小塊很平的土地,有半邊已經種上了莊稼,還有半邊埋著這個尼姑。我在庵堂上尋找著那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墳墓,看見了一個突起的土堆很落寞地隱藏在一片雜草叢中,我知道這就是那個尼姑的墳墓了。墳墓很小很小,如果不是年年都要來祭祀的話,根本就看不出這是一個墳墓。由於風吹雨打的緣故,再加上常年沒人照料,這個墳墓已經被一些吃草的牛踐踏得坑坑窪窪的了。墳前和墳上都長滿了很深的雜草,墳前沒有墓碑,隻是隱隱地看得見有一個祭祀的祭台,還零星地散落著去年我們祭祀時燒剩下的冥紙。

我看著這個小小的土堆,靜靜地站在庵堂上,突然感覺到了一種莫名的悲涼。我久久地蹲在墳前,看著眼前這個矮矮的墳墓,竟然半天沒有回過神來。擺好了祭品,斟滿了酒,我虔誠地朝著墳墓磕了三個響頭。看著那堆在我眼前燃燒起來的冥紙,我仿佛在煙霧中看見了一個淒楚的女人一個人寂寞地坐在青燈前,空空地敲著木魚。

回到外婆家的時候,晚飯已經做好了,大家都在等我一個人。吃完晚飯坐在院壩擺龍門陣的時候,我問起了這個庵堂,說你們哪個給我講講這個庵堂的故事吧。

英子說她小時候見到過這個庵堂,還到庵堂裏麵去耍過,英子說那個庵堂是她這輩子見過的最漂亮的庵堂了,很大的一座兩層閣樓,全是很精致的雕花建築,完全就像電視裏演的那些古代大戶人家的閣樓一樣,甚至還要漂亮一些。我一直以為庵堂隻是坡上一個普通的地名,聽完英子這話,我才知道原來庵堂是一個閣樓,一個很美很精致的閣樓。月蘭在旁邊附和著說是啊是啊,那個庵堂真的是太漂亮了,可惜現在不在了,如果還在的話,簡直就可以成博物館了。我聽得很認真,我發現華箏聽得也很認真,我在想華箏肯定不知道這個庵堂的故事,要不然她不會聽得這麼認真。華箏比我大十二歲,那麼這個庵堂肯定是在六十年代就不在了,我一直在想那麼漂亮那麼大的一個閣樓怎麼說不在就不在了呢?這庵堂裏麵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