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飛翔與守望

我的目光遊走於這幾本童話的字裏行間,心境變得寬闊而自由,好像吸納了許多清醇的氣息。

快樂的寫作乃是自由的寫作,特別是為了孩子。

哪裏有孩子,哪裏就有春天和晴朗的天空。他們的身影時刻在我們心中躍動。麵對這個繽紛的世界,和孩子在一起,發現著,思索著,表達著,我們也就有了一雙好奇的眼睛,獲得了一種追逐純真夢想的快樂。

為孩子寫作,可以感受到和靈魂本性最為貼近的溫暖。

一個以母語寫作為樂趣或生活方式的人寫下的文字,可以把我們導入一個新的境界和新的天地。

這片新的天地,讓我結識了這幾位年輕的女作家。我羨慕她們擁有美好的年華,又趕上了一個好時機。

今天,從事文學創作,絕不是什麼虛妄不實的追求,多元化的創作模式給作家們提供了一個無限開闊的天地,人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創作方法。

一般來說,年輕人天然地排斥守舊,他們不會把某一種模式奉為創作的圭臬。他們注重探索與創新,他們的創作方式與風格,就像他們的生命,正處於蓬勃發展之中。

閱讀這幾位作家的作品,我感受到了清新的氣息。看得出,她們的視野比較開闊,已不隻是從僅有的那麼幾本經典中得到啟示,而是從不同藝術風格的作品中得到不同的滋養。

她們各自運用著自己熟悉的筆調來寫作,沒有太多的顧忌讓自己陷入尷尬的窘境。麵對孩子,她們也不會憑借一些教育理念去完成文字的圖解,多的倒是一些從容的筆觸和個性的張揚。

據說她們都曾在網絡上發表過作品。對於我來說,那是一個陌生的語言環境,但也是我需要知曉的寫作方式。我很好奇。我曾設想,“網絡文學”作為文壇的一種時尚,可以讓人在它的園地裏天然地表達願望,伴隨著娓娓的自言自語,自由地播種文字。可以肯定,這種寫作方式會滿足對於心靈的諸多探求!

這是一個自己教自己寫作的過程。她們不斷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氣質、學養、趣味,以及所長所短,等等。

但是,文學創作還需要熔鑄和提煉。所以,經過一段自由無忌的習作以後,作者會逐漸地、自覺地意識到創作既需要放開手腳,又需要細致打磨,文學創作的規律從來都是從這兩個方麵嗬護著我們。

優秀的文學作品,從來就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製造出來的。

我與這幾位年輕的作家至今不曾謀麵。作為一個讀者,這並不重要。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已走進她們創造的童話境界,與那裏的精靈、花木和種種形象漸漸熟悉起來。同時,在我的眼前,也影影綽綽地浮現出作品所追求的不同風格,如情節的玄妙曲折、文字的機敏靈動、情調的溫潤芳馥、意境的潔淨完美,等等。我還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幾本童話新作,鮮明地展現了女性的生命體驗和童年記憶,這體現了更為深厚執著的愛。

我希望這幾位年輕作家,能永遠擁有安寧靜謐的心境。文學創作需要這樣的心境。想象的翅膀可以使她們飛翔,但若能俯身細瞰,關注這片土地,守望土地上的家園、孩子、森林和鮮花,就會發現這些永遠是我們創作渴求不饜的源泉。

金波

2007年7月31日於北京

二、離開是為了回來更好地愛

張 潔

聽一場報告時,我打開筆記本電腦,閱讀《鼓搗森林》。

男生小皮。八歲生日。媽媽和黑貓的眼淚。會說話的鼴鼠是生日禮物,來自多年前出走的爸爸……

從容而暢達的敘述像小鉤子,輕輕又緊緊地鉤住我的心。我盯著屏幕,卻決然摁下關閉文檔的那個小叉標記。

這樣的作品,最好用連貫的時間來全身心地投入。

保持通常的閱讀習慣,我對作者的情況一無所知,甚至都沒弄清楚其姓名,就直奔文字,踏著故事一路走下去。

這是一部情節曲折的童話,構思奇異、故事密集,圍繞著尋父展開。

從來沒有見過爸爸的小孩,在爸爸送的一個生日禮物帶領下,離家出走,踏上了尋父之路——這個叫小皮的孩子要找到爸爸,他要去把爸爸帶回家。

可是,那個有爸爸所穿服飾的鼓搗森林在哪裏?“路在哪裏?爸爸在哪裏?”

八歲男孩茫然的聲音讓我們注視他的目光變得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