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僅向大海索取原料和食物,也向大海索取藥物。數量眾多、品種繁雜的海洋生物,是醫藥的一個很有希望的來源。大約在兩千年前,我國就有用烏賊骨和鮑魚治病的記載。後來,在《本草綱目》等著作中,涉及的海洋藥物多達百餘種。目前,我國的中成藥有30%來自海洋。在我國的中藥裏,有不少傳統的海洋藥物至今仍然在廣泛地使用。魚肝油、瓊膠、精蛋白、鷓鴣菜、胰島素以及中藥所用的一些海味,都是曆史悠久、療效很好的海洋藥物。《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就收載了海藻、瓦楞子、石決明、牡蠣、昆布、海馬、海龍、海螵蛸等許多種,其他還有玳瑁、海狗腎、海浮石、魚腦石、紫貝齒及蛤殼等。當然,人們熟悉的珍珠、海參、紫菜、裙帶菜、江蘺、石花菜、麒麟菜和巨藻等也都能入藥。

但是,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已不僅僅停留在直接用海洋生物來治病的低級階段,而是發展到生理活性物質分離提取和臨床研究的新階段。

人們從海藻、海洋動物和微生物中提取了抗菌素、抗癌藥、止血藥、麻醉劑和降血壓的藥物。從海洋微生物中提取的頭孢黴素及其化合物,是殺菌能力很強的一種抗菌素,不但能消滅革蘭氏陽性、陰性杆菌,對青黴素不能殺死的葡萄球菌也有效力。

近些年來,我國研究了許多新藥,已有6種海洋藥物獲國家批準上市,如甘露醇煙酸脂、藻酸雙脂鈉、甘糖醇、河豚毒素、角鯊烯、多烯康等。甘露醇煙酸脂和藻酸雙脂鈉是從海藻中提取的,它們對心血管病的防治身手不凡。藻酸雙脂鈉曾獲第十五屆國際發明金獎,它對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黏度綜合症療效顯著。甘糖脂是高效低毒的降脂抗栓藥。以魚油為原料生產的多烯康,也有降血脂、抑製血小板聚集及延緩血栓形成的作用。進入臨床研究的海洋藥物就更多了。

牡蠣是大家都吃過的美味海鮮,可是它不僅僅能吃,還能提取出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慢性肝炎、免疫力低下的藥物。螺旋藻、藍藻裏麵含有大量的B一胡蘿卜素、維生素卜亞油酸和藍藻蛋白,除了能降低膽固醇、防止心血管係統疾病外,還有抑製癌變的作用,已經初步形成了生物技術產業。海洋微生物具有降血壓、擴展血管、減少脂肪積累的功能。

人們在品嚐蝦、蟹等海鮮後,它們的甲殼就被當作垃圾扔掉了。可是,科學技術卻能變廢為寶,從中提取甲殼素,製成人造皮膚,這實在太奇妙了。相反,美麗的珊瑚不止是用作裝飾品,現在還利用它來修補人體骨骼。奇妙的是,人的新生血管能隨造骨細胞一起,在珊瑚材料的空隙裏生長,使骨折部位迅速恢複正常。現在美國、法國和英國等國都進行了人骨修補手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現在,世界各國對海洋藥物的研究正搞得熱火朝天。美國癌症學院自然產品實驗室收藏了兩萬多件海洋生物樣本。研究人員認為,海洋中豐富多彩的生物物種,無論是大是小,是強是弱;也無論是遊泳本領高強,還是沒有多少遊泳能力;更無論是身披堅硬鎧甲,還是全身柔軟如水,它們都能適應環境,很好地生存下來,說明它們具有天然的自衛本領和抵禦疾病的能力,而其中不乏充滿活性分子、利用化學方式保護自己的海洋物種,從它們身上,無疑能夠篩選出許多治療疾病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