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是如何加入“綠色運動”的?(1 / 1)

在21世紀到來之際,科學家們預測了未來汽車技術發展新的突破點。從汽車工業誕生的那一天起,就率先采用科學領域的新技術,並使這些技術更加完美。未來是曆史的繼續,汽車技術也不例外,汽車未來的發展將以更清潔、更輕便、更安全為出發點。最為重要的是,汽車要減少廢氣排放物,改善能量利用效率。

目前,世界各國的著名汽車廠家主要通過發動機的電子控製和排放係統的尾氣淨化裝置兩種途徑來解決廢氣排放的問題。未來汽車將能自動診斷自身的排放問題,並給維修技術人員提供解決方案。另一個方麵,在不遠的將來,內燃機將可能被各種新式動力係統所取代,這隻是個時間問題。

事實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空氣資源委員會有關“零排放”的指標已經引發了一場研究和開發新動力係統的熱潮。“綠色運動”正在全球興起,汽車製造商們加入綠色運動,將會大大推進這方麵的進展。

給車身減重並使用可循環利用的材料,也是未來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由於車重與能量利用效率以及尾氣排放有著緊密的聯係,因而汽車輕量化的進程也在加速。汽車公司努力生產出更輕便的汽車,這種車不但重量輕,而且舒適豪華,運動性能也會超過一般的汽車。不過,有些材料一旦利用,報廢後就無法再次利用。所以,對未來汽車“可循環利用”的要求可能會限製某些塑料、複合材料以及難以再生的合金等輕型材料的應用。

改善汽車的安全性是不可忽視的方麵。

一些專家認為,減輕車重可能會增大安全性方麵的風險。解決的方案並不複雜,主要是要在考慮“耐撞”的同時強調好的操縱性與製動性能。預計這方麵的技術會向著汽車智能補償駕駛者失誤操作的方向發展。長期統計的情況表明,安全問題往往是駕駛者自己駕駛不當造成的。

未來的汽車需要提高機動性。

21世紀,交通擁擠像“瘟疫”一樣,糾纏著每個發達或發展中國家。對於這種“擁擠恐慌”症的良方隻有是打破現有的交通思維模式,目前,在歐洲出現的,小型城市轎車就是一個很好的嚐試。

要使得公路更加通暢,有兩種方法。一是通過自動控製的交通管理實現更快、更順暢的行駛;另一種是推廣駕駛窄型汽車,這是因為,決定高速公路容量的是車輛的寬度,而不是長度。從目前看來,自動化管理的高速公路投資巨大,短期內投入使用的可能性不大。比較而言,後者則可能解決擁擠問題。一項統計表明,美國高速公路上75%的駕車者是在獨自駕駛,那麼在駕駛座旁邊的空位占用的路麵寬度則是非常大的浪費。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比摩托車寬不了多少的汽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