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座空城(1 / 2)

隨筆序言

年華似流水,有心擋住確實很蒼白無力。我不想寫很悲傷的文字,因為我覺得那有些做作。過去對於某一個人說,意味著或恨、或愛、或喜、或悲、或淡然如白開水、更多的無非是忙碌著、遺忘著。正如有的小說中寫到:“念念不忘,念著念著就忘了,忘記某人、某事,忘了曾經以為的銘心刻骨。也許某天、某地、某時、某刻、某個場景觸動了你以為遺忘了的神經,也許會隱隱心痛,也許已經沒了當初的激情與壯誌,報之以微微一笑。

馬上畢業了,寫點兒什麼來祭奠我的青春和學生時代吧,這是我的心聲,這個聲音無數次的在我耳邊徘徊。我曾經以為我不會這樣多愁善感,就像我一個最要好的朋友說的那樣:“你是個陽光的人,陽光的背麵就是無盡的黑暗。好好把握自己,你不會有太多的朋友,因為你的世界太明媚,太幹淨,就像青海湖畔藏族少女清澈無比的眼睛,容不得沙子。”我很感謝他,他很坦然,至少對我是坦然的。我不想表示些什麼,隻是突然想到他,想到那個天真的年代,那個不會思前想後的年齡。青春、校園有太多的話題,有太多的愛情,太多的傷離別。或者轟轟烈烈,或者琴瑟不響歲月靜好。我習慣了,也倦了。總喜歡傾聽別人的故事,看著別人的風景,然後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微笑著不漏心聲。有人說:“你好有心機,城府深不可測。”顯然,他不太了解我。我不是不說,是不想說,是不想卷入別人的故事,是不想讓別人的故事感染我,與激情澎湃的演講者比起來,我更適合、更願意做一個安靜的聽眾或觀眾。

寫一個既是我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祭奠我的青春和校園,同樣也祭奠你的青春和校園。寫一個青澀的愛情故事,一個沒有開始、沒有結束的故事。寫一個默默的愛情故事,一個有笑、有淚的故事。

青春的校園太美好,我不舍得離開。

一座空城

“小白,該吃飯了,這會兒來吃飯的人少。”在每天12點50接近13點的時候高伯伯總是這樣告訴我。

“老張,前邊新來了一個刷卡的妹子。”小玉一邊擦拭著工作台一邊笑著對墨白說。其實小白和老張是一個人,隻是在不同年齡人的眼裏有著不同的身份。

“馬楠呢?走了?這丫頭也太不靠譜了,說走就走,也不跟我說一句。”墨白擦著額頭的汗,然後把口罩摘了。“這天氣咋回事,馬上冬天了還這麼熱。”其實在廚房,一年四季都是熱的,不是隻有夏天會熱的汗如雨下。生意不多的時候,這兒還是很不錯的地方,除了會惹上一身的蔥花味兒和芝麻醬味兒。墨白記得第一天來上班,回宿舍後舍友都說墨白你去哪兒玩了,一身的蔥香。墨白自己也是好奇,這蔥香味兒怎麼經久不褪。後來,室友們習慣了,墨白自己也習慣了。習慣了自己也就聞不到了。人真是個神奇的動物,嗅覺如此敏感卻又如此不敏感。也許沒人去留意過這個有趣的問題,可是後來才知道早有人研究過了。同樣是一個問題,也許毫不在意,也許隻是好奇,也許隻是去留意一下,但是不要認為會無人問津。因為你在意的,別人也許不在意;別人在意的,你未必不在意。沒有任何人會為了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人無關的事而在意別人在意的,人性都是自私的,如果有人在意你在意的,關心你關心的,那麼你與他或她一定存在著某種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