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月不知心裏事(1 / 3)

過了清明,草就瘋長起來。若此時有識時務的春雨,不用多久,山坡就會一片翠綠。這時節,天氣變暖,山桃花會成為一時俊傑。

從很遠,崖壁間,樹叢中,甚至行走的腳下,突然就閃現出一片粉紅,一縷似夢般的清香幽幽地蕩在人們的鼻端。

小蘇蘇折了一枝桃花,湊在鼻子下嗅嗅,一蹦一跳從山上下來。

他不知道自己叫什麼,山裏人都叫他小蘇蘇。蘇蘇兩個字重疊著叫,在山裏人認為,是一種親切的意思。

小蘇蘇在山上已經好幾個年頭了。有時候他會扳著細嫩的手指算算,可太小時候的往事怎也想不起來。隻能記得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霹靂一般的大火中,浩明和尚提溜著他,一陣風帶把他帶到山上。

山上的海天寺,連浩明共五個和尚。一個老和尚是主持,整天閉目打坐,不理俗事。其餘幾僧都在壯年,成天爭吵,不相上下。遇到事情,嘰嘰喳喳都爭著拿主意,誰也不肯讓步。和尚在山下有幾十畝良田,租給了山下農戶。和尚們不念經、不打坐,專等放焰口。有時候人手不夠,就找幾個俗家子弟代替,法事完成領些散碎銀兩,各歸各處。小蘇蘇九歲那年,寺廟裏幾個和尚提議,請山下大寺廟主持給他剃度,千說萬說,浩明和尚就是不答應。後來,一個和尚出外雲遊了,黃鶴一去不返;兩個在山下找到了婆娘,都還了俗。剩下浩明和尚和一個木訥的老僧。沒多久,浩明也一去不返,隻留下下老和尚、小蘇蘇。

和尚們雲散了,山上一孤寺,寺裏起閑雲。一老一少,一和尚一俗人。做不成法事,剩下的日子怎麼打發?老和尚每天對著曦晨落日發呆,小家夥跟花木鳥蟲交談。

好在還有廟產,不至於坐吃山空。每年老和尚都會打發小蘇蘇下山收租。這一天小蘇蘇很高興,老和尚會多給他一點錢鈔,這不但是小蘇蘇船資,也是他一年中最奢侈的一次。還怕萬一收不到租子,沒了路費。這樣的情形很多次,遇到荒年,收不到租,老和尚就歎口氣,拿出一個厚厚的棉紙本,一筆筆劃掉。如果收到了,自然皆大歡喜。那時,小蘇蘇就會費些腳力,走一個時辰,到河那邊的鎮上買點鹽巴,燈燭之物。這些日用品老和尚都寫在一張紙上,清清楚楚。買完這些,小蘇蘇會買點炸油糕,自己趁熱吃一個,留下兩個用紙包著,回去給老和尚。老和尚不吃,都讓給小蘇蘇。

“不吃,不吃!你吃吧!正在長身體。”老和尚目光中竟有了慈愛。

“噢……”,“師傅不吃我就吃了。”

“吃吧!”

小蘇蘇經常會想起浩明和尚。

浩明和尚出家前,鄉下人叫他智短漢。智短漢就是不夠聰明的意思。用來形容浩明和尚倒也貼切。

有一次,蟬鳴聒噪,浩明和尚歪著腦袋盯著樹葉。小蘇蘇跳著跑來,

“大和尚,你想什麼?”

“聽說有一種蟬,知道那片樹葉可以躲藏,人們無法看見它。把這片葉子摘下來影身,別人也看不到你。”

“真的嗎?”小蘇蘇瞪大眼睛。

“這種葉子叫什麼?”

“哦……”老和尚這時候剛好出來,接口說:“蟬翳葉。”

那時候寺院裏就他們三個人,廟內苦寂。三個人站著,都迎頭看樹上的知了。陽光從葉隙穿下來,三個人都覺得有些耀眼,都不作一聲。

沒多久,浩明又在樹下尋覓會隱身的蟬兒,小蘇蘇突然從樹上跳下,嚇了浩明一跳。

“你幹什麼?小蘇蘇。”

“小蘇蘇洋洋得意,”我尋到了那片躲藏的葉子……”他想了想,接著說,“對,師傅說的‘蟬翳葉’。”

“快拿來我看!”浩明一臉驚喜。

小蘇蘇舉起一個很大的樹葉。

“就是這了。”

浩明一把搶過,“我試試。”

小蘇蘇哭著說:“我告訴師傅,你搶我的‘蟬翳葉’!”

“不要哭嘛,我試了就還給你。”浩明和尚說著把樹葉頂在頭上。

“咦……浩明大師傅,浩明師傅,你上哪去了?”

小蘇蘇一邊驚訝地喊叫著,一邊左顧右盼,用手胡亂抓摸。

浩明慌忙蹲下,心裏暗暗得意。小蘇蘇真得看不到他了!

小蘇蘇溜到牆角,一疊聲叫著“大和尚……大和尚……”。

叫了一會,他一跳跳起,從樹上扯了根枝條,來回抽起來。

“嗖!”“嗖!”枝條劈空的聲音初始很脆,沒多久就變成“噗!”“噗!”的沉悶聲。清脆的是枝條劈空的聲音,沉悶的是枝條碰到物體的聲音。